来源:券商中国

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正式启动。

近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办发布了2023年第1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下称《通报》),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正式启动。

《通报》提出,允许合规风控水平较高、主业清晰、经营审慎、具有可持续展业能力的专户子公司在现有监管制度下规范展业;对合规风控水平不足、存量业务风险较大且长期难以化解的专户子公司实施适当的展业限制;对经营不善、风险隐患大、缺乏商业可持续性的专户子公司审慎从严监管,坚决出清严重违法违规机构。

同时,监管层将进一步压实基金公司主体责任,督促其全面强化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与风险管控职责。

近年来,基金专户子公司整个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规模和产品数量年年缩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资管总规模从2016年三季度末的11.15万亿元降至近2.1万亿元。分类监管措施的出台有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于近期正式启动实施

基金专户子公司迎来最新消息。

近期,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会同有关证监局,在综合考量合规风控水平、存量风险状况、持续经营能力等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机制,于今年正式启动实施。

分类如下:

1、允许合规风控水平较高、主业清晰、经营审慎、具有可持续展业能力的专户子公司在现有监管制度下规范展业;

2、对合规风控水平不足、存量业务风险较大且长期难以化解的专户子公司实施适当的展业限制;

3、对经营不善、风险隐患大、缺乏商业可持续性的专户子公司审慎从严监管,坚决出清严重违法违规机构。

同时,将进一步压实基金公司主体责任,督促其全面强化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与风险管控职责,对子公司风险管控不力、放任风险外溢的基金公司及其责任人员实施“联动问责”;鼓励基金公司聚焦核心发展战略,积极处置专户子公司存量业务,稳妥化解存量风险,主动申请注销专户子公司,并在分类评价、产品注册中给予正向激励。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通报》中强调,基金公司应当把握战略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端正发展观、经营观,聚焦公募主责主业,突出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紧紧围绕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牢记行业初心与使命,更好发挥市场功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做出积极贡献。

基金专户子公司两大案例被通报

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方案的启动实施,有望进一步有效管控专户子公司业务风险,推动构建进退有序、优胜劣汰、差异发展的行业生态。

在此次分类监管方案实施前,不同专户子公司经营分化明显,部分子公司仍面临主业不清晰、市场定位模糊、可持续发展模式缺失等问题,个别机构甚至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通道”,传递放大市场风险。

近年来,监管方面持续强化基金专户子公司风险管控与监管执法,严格控制增量风险,稳妥化解存量风险,专户子公司业务无序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行业整体风险显著收敛,风险抵御能力有所提升。

此次《通报》中,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对基金专户子公司两大案例进行了通报,供行业借鉴。

华泰柏瑞基金主动注销专户子公司是该部会同有关证监局完成的行业首家专户子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工作。

华泰柏瑞基金专户子公司柏瑞爱建资管成立于2014年9月10日,由于业务发展长期低于预期,始终未能盈利,且未能找到适合的可持续展业模式。为整合自身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聚焦公募主业,华泰柏瑞基金宣布于2021年底召开董事会,决议解散柏瑞爱建资管。柏瑞爱建资管随之召开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主动停止开展新业务。

2022年初,柏瑞爱建资管正式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注销申请,并报送有关注销清算方案。2022年10月,在完成全部清算工作后,柏瑞爱建资管缴回《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副本。柏瑞爱建资管成为基金专户子公司中首家主动注销的公司。

另一个案例是诺安基金被责令撤销专户子公司诺安资产。诺安资产成立于2013年9月10日,由诺安基金全资控股。

深圳证监局前期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诺安资产在管理运作某系列资管计划过程中,存在未按法规要求压降产品规模、将不同产品资产混同运作、未向投资者披露重大事项、由后期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关联交易管理存在重大漏洞等严重违规行为。为严肃行业展业纪律,强化从严监管导向,深圳证监局依法对诺安基金采取责令撤销诺安资产的监管措施,并对母子公司多名责任人员采取认定不适当人选等监管措施。

柏瑞爱建资管主动申请注销和诺安资产被责令撤销是证监会对专户子公司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具体举措和最新案例,基金专户子公司退出趋向常态化。

规模一降再降

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的启动实施有望推动专户子公司业务有序健康发展。实际上,自2012年11月,首批基金子公司拿到批文算起,行业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变化。

早期的基金子公司曾经历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其专户业务突破了传统信托、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的众多约束,投资范围宽泛、运作规则灵活,被视为资管规模快速扩张的“万能神器”。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全行业资管总规模曾达到11.15万亿,产品数量1.6万只。

随着2016年末被誉为“史上最严”的基金子新规正式出台,专户子公司业务的无序发展势头得到遏制。新规对基金专户子公司实施以净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自此,基金子的通道业务因净资本约束提高了通道费用而受到限制。

一方面,基金子新规明确禁止母子公司同业竞争,意味着基金子在标准化产品的主动管理上已经受限;而在资管新规严控非标的形势下,消费金融、房地产融资、供应链金融等融资类非标业务也逐步被整顿,曾经的“万能神器”开始变得展业困难。

自此,整个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规模和产品数量年年缩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资管总规模近2.1万亿元,产品数量下降至3689只。

经历了一轮剧烈洗牌,目前的行业格局,20强仍呈现“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前10家中,有7家为“银行系”。而前五名的招商财富、建信资本、农银汇理、工银瑞信、上海浦银安盛均为“银行系”,规模分别为3092.8亿元、2045.51亿元、1927.54亿元、1917.82亿元、1669.07亿元。

经历转型阵痛后,基金子如何转型?

2016年新规以来,不少基金子公司开始了“二次创业”,在业务模式、人员架构、经营思路等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调整。

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子公司转型的主要业务方向有四种:一是股权投资,参与PE、并购和新三板等业务。二是私募FOF/MOM,即寻找优秀的私募基金进行配置,或请私募基金管理人来做投顾。三是公募REITs,以及延展出来的类REITs、CMBS等ABS业务和以Pre-REITs业务为基础的股权投资业务。四是母公司不做的业务。在避免同业竞争的监管要求下,部分母子公司会协商好做一些业务划分。此外,还有基金子对基金公司传统标准化投资业务进行了延续和升级。

“在行业的震荡调整期后,基金子正在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能否准确定位,找出符合自身禀赋的特色业务,是子公司能够求得生存的关键。”有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分类监管的大背景下,需要基金子公司在强化风控的同时,找准自身定位,真正做到业务领域精细化发展,既遵循母子公司同业竞争的限制,还要形成子公司自身独立的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