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籌劃9個月,資本大佬呂建明與楊一兵、楊波兄弟洽談的“買殼”生意還是黃了。2月14日晚間,呂建明旗下公司通策醫療(600763)披露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和仁科技(300550)29.75%的股權。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收購計劃籌劃已久,由於該事項涉及“A喫A”,此次交易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對於公司此前支付的預付款1億元及實際產生的利息,通策醫療稱將根據原協議約定的時間原路退回。

7.69億元計劃告終

“牙茅”通策醫療的“A喫A”計劃告敗。

2月14日晚間,通策醫療披露了《關於終止收購和仁科技協議的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和仁科技控股權。

實際上,此次併購計劃籌劃已久,2022年5月15日晚間,通策醫療、和仁科技雙雙發佈相關公告,和仁科技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日,磐源投資、磐鴻投資、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簽署了《表決權放棄協議》。

根據相關協議,上述股份轉讓價款總計爲7.69億元,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持有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約佔和仁科技總股本比例爲29.75%,通策醫療將成爲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呂建明將成爲和仁科技實際控制人。

然而,讓市場沒有想到的是,籌劃9個月,上述收購最終“流產”。通策醫療表示,本次收購協議終止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狀況產生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人劉盛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買殼”、“賣殼”失敗在A股市場也不一定就是利空消息,如果投資者對於收購併不看好,收購終止可能對二級市場股價影響也不會太大。“相反,如果投資者對於收購抱有較高預期,終止後則可能對二級市場股價有所影響。”劉盛宇如是說。

截至2月14日收盤,通策醫療、和仁科技股價分別報157.55元/股、14.14元/股,總市值分別約爲505.2億元、37.15億元。

針對此次收購協議終止的相關事項,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致電通策醫療、和仁科技董祕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呂建明剛收罰單

在通策醫療籌劃收購期間,實控人呂建明先後經歷了被立案、收罰單。

2022年11月18日晚間,通策醫療表示,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呂建明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因呂建明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呂建明立案。

調查逾一個多月,通策醫療在2022年12月24日披露公告稱,呂建明收到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稱呂建明系通策醫療實際控制人,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呂建明控制的其他主體爲通策醫療的關聯人,通策醫療與關聯人之間發生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構成關聯交易,不過呂建明卻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最終,浙江證監局決定對呂建明處以100萬元罰款。

據通策醫療2021年年報,呂建明1965年出生,現任通策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通策醫療董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理事會聯席理事長、浙江大學校董、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浙江省醫院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兩度賣殼未果

在此次收購協議終止之前,和仁科技曾擬“賣身”國資,但也未能成行。

時間回到2022年5月15日晚間,披露與通策醫療交易的同時,和仁科技還披露了一則《股份轉讓協議》終止公告,該起公告則要追溯至2021年12月。

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學城信科集團”)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日,磐源投資、磐鴻投資、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信科集團簽署了《表決權放棄協議》。

根據彼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交易完成後,科學城信科集團將成爲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爲和仁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對於此次股權轉讓終止的原因,和仁科技表示,因《股份轉讓協議》等所約定的合同生效期限期滿且生效條件未全部成就,磐源投資於5月14日發出了《協議終止通知》。

這也意味着和仁科技已先後兩度“賣殼”未果。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於“賣殼”迫切的上市公司而言,不排除公司後續會繼續尋找接盤方。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