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已经进入第23个年头了,在仍算得上“世纪之初”的当下,我又想起了遥远的十年前。

你还记得2012年发生了什么吗?

伦敦奥运会,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刘翔跟腱旧伤复发,在奔跑至第一栏时失误摔倒,一瘸一拐走向终点,亲吻了最后的跨栏。

“钓鱼岛事件”引发爱国狂潮,民众自发抵抗日货,在街头巷尾举起旗帜表明立场。有人脱离理性,开始打砸抢烧,不少日系车车主都亲历了闹剧。

载人飞船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在宇宙中完成交会任务,刘洋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飞行员。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开播,那英和杨坤坐在转椅上皱眉犹豫的场景历历在目,刘欢一脸严肃地考验学员音准水平,庾澄庆则在一旁比着摇滚与嘻哈的手势。

最让我无法忘记的,是那年甚嚣尘上的末日传言。

2012年12月21日,被玛雅文明预言为“世界末日”,全世界都在为此紧张。

在那天来临前,没有人知道世界究竟会继续、还是会停滞,人类究竟会活着、还是灭亡。

有人恐慌,有人松弛。

有人喜怒无常,有人不屑一顾。

世界未末日

“末日”来临前,已经有忧国忧民的网友在贴吧科普起了求生技巧。

紧张的氛围影响了跟贴群众,有人焦虑地表示:灾难时人会吃人,食物保护不了自己,只会给别人做嫁衣。

也有ID叫@淡淡的坦然的网友人如其名,淡定表示“末日来了,那就歇歇呗”。

喜欢娱乐的人类永远不会错过狂欢,“末日”前一周,已经有人忙不迭地组织聚会了。

古早的海报上,随处可见当年热门网络词汇,“屌丝”。

2012年的法国街头,还有打扮成外星人的路人举着啤酒凑热闹。

乌克兰路边,相信末日传言的科幻狂热粉丝给路人发盐。

总之,千万人有千万种心态,这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全球联动谣言”。

再看看当时的明星,也没放过热点。

五月天在武汉开办“末日演唱会”,表示生命的最后一天希望能和粉丝们待在一起,堪称偶像模范。

《小时代》剧组用工作迎接“末日”,彼时还亲密的“姐妹团”依偎在郭敬明身边,让人一看就想唱“我们说好不分离”。

甄嬛变身超级英雄,在微博宣称自己要去拯救人类。

人心惶惶之时,奇葩新闻也不少。

浙江义乌一名商人杨宗福,花了150万自制“中国诺亚方舟”,他甚至收到了21个确认生产制造的订单,据说,还吸引了美国、西班牙、迪拜的客户。

义乌,真是永远都不会让人失望。

还有人不怀好意,借“末日”之名恐吓群众,趁机售卖平安符敛财,结果,不出意外地,日子有了“判头”。

台湾一名男子在看完《2012》电影后,认为“时间真的来不及了”,当机立断拦截路人,强抢11元新台币,说要去中东拯救地球。

气氛都烘托到这儿了,这“末日”,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终于,2012年12月21日来了。

B站一名Up主坐不住了,他决定去做一期“末日直播”。

Up主@坑爹呢这是!在当年12月21日晚上传了日出视频,本以为是正经的“末日测评”,结果,视频最后竟出现了Up主P上去的三颗月亮,五毛特效让人哑然失笑,但这种戏谑的效果,也从侧面宣告了传言的终结。

图源:B站@坑爹呢这是!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大家发现,楼下的早餐店还在冒着大肉包子的热气,学生仍然会因为没交作业而罚站,上班族依旧得奔跑去地铁站赶早班车。

央视《新闻直播间》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市民关于“末日”的感受,戴鸭舌帽的大叔冷静表示:我们现在很正常。

背景的王府井商圈人来人往,丝毫没有异变。

《走近科学》里,专家也针对玛雅的末日预言做出回应,证明末日传说不过是一场闹剧。

2012年,就这样在荒诞中落幕。

“毁灭吧,赶紧的”

末日没来,部分人有劫后余生的庆幸,但还有人,表示“非常失望”。

网友配着哭泣表情包感慨,“居然狗屁事情都没有发生”。

也有不相信末日没来的人,煞有其事在网络上分析:

“末日已经来了,只是人类的记忆被篡改了。”

“我们已经进入平行宇宙了!”

尽管地球仍在转动,很多人还是没有放下末日,继2012后,又延展出新的预言。

随手在百度一搜,你就能看到十来个末日时间点,2020、2032、2045,纷纷躺枪。

末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重。

在美国,就有一部分人被称为“末日准备者”,他们每天都在为可能爆发的危机作准备。

这些人的仓库里,日常药品、耐储存的食物一应俱全,有人一口气储备了能吃30年的罐装食品。

还有人修建地堡,宛如战时装备。

加利福利亚州有厂家制造“地下避难所”,在躲避危险的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这里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据称,厂家生意红火,避难所在疫情爆发时销量激增。

这大概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在偷偷负重前行”的末日版吧。

光在现实生活中玩一玩远远不够,人类的末日情结甚嚣尘上,甚至成为了许多娱乐项目的母题。

末日生存游戏,是近年游戏赛道的大热门选手。

想象一个男人站在废土之上,身后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他需要独立寻找水源和食物以维持生存。

他可能会遇到丧尸,也可能和人类互相残杀,总之,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

玩家被这种末日叙事牢牢吸引,光是B站测评末日游戏的视频,就比之前多出好几倍。

至于末日电影,最经典的《2012》自不必提,前几年《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所展现的末日美学更是动人心魄。

人类文明因核爆崩落,一切都在毁灭,但一切也在重生。

这是末日迷无法抵抗的叙事,仿佛下一秒,自己就会置身荒漠。

总之,末日情结已经全方位入侵了人的生活。

我也突然开始疑惑:

人们一边对没有毁灭的2012失望,一边孜孜不倦为末日做准备,甚至玩末日游戏、看末日电影,难道是在期待世界毁灭?

2012,重新开始

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看似毫不相关、但本质有极大相似性的话题。

那些每天看星空的人,之所以喜欢浩瀚宇宙,是因为人可以在庞大的事物前看到自身的渺小,体会到自我消融在银河中的感觉。

而末日所象征的极致与毁灭,是否也会让人意识到命运的微小,促使我们从庸常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短暂忘却现实的痛苦?

在“末日迷”里,必然存在真心为生存担忧的人。

但或许,更多人只是将末日看成逃离现实生活的出口,抑或是借口。

就如杨澜所言,“人是脆弱的动物,因为脆弱,反而期待某种危机,来彻底剥夺自己的责任。”

因为2012世界末日没有到来而失望的人,并非真的期望世界毁灭,而是希望能给忙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

时刻都在为末日做准备的人,并非真的害怕末日到来,而是期待世界秩序被打破又重生的那天,他们还能从头开始。

在末日游戏里嗨到通宵、迷恋末日电影的人,是想在虚拟世界中体验没有规则的快感,尽情逃离现实生活的琐碎。

末日的本质不是终结,而是狂欢。

让我们回到2012年,你看,大部分人面对世界末日的态度是轻松、调侃和淡然的。

有公司宣布12月21日放假一天,“让我们以更轻松的心情向着末日前进!”

“如果你没有变成超人飞走又或者没有登上诺亚方舟号,不要忘记12月24日回来上班哦!”

有网友假装校长发学校放假通知,尽管一眼就能看穿是假的,还是逗笑了不少人。

还有人在贴吧不管不顾地表白,颇有种“死了都要爱”的悲壮感。

“表白完再死。”

“我好喜欢他,喜欢了好久。他说,我知道。”

谢楠和吴京,也在“末日”当天公开了恋情,直至今日两人依然幸福如初。

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仍然在那天正常上学、上班,但内心却有一种巧妙的仪式感,仿佛正在见证历史。

据传楼下的雕像眨眼睛了,全校都跑去观摩。

小学三年级的他特意和整个宿舍一同早起看日出。

场景喧嚣,热闹非凡。

或许,与其说2012年12月21日是“末日”,不如说那是一场全人类主动构建的节日。

人们知道那是假的——世界并不会毁灭,末日也不会到来,但大家愿意纵身跳入这场宏大叙事里,纵情去爱、去嘲弄命运、去感怀生命的珍贵。

当然,盛会会结束,一切终会散场。

“末日”之后,生活归于平静,我们失去了一个万能的、逃避现实的借口,同时,也收获了一次“新的生命”。

你还记得“末日”那天,你在做什么吗?

后来的这十年,你过得好吗?

十年过去,你的生活重建了吗?

你成熟了吗?

过得幸福吗?

答案或许并不重要。

图源:《银翼杀手》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致敬,我们共同经历的2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