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

中消協2月15日發佈《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除了披露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51912件,解決915752件,解決率79.5%,爲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7767萬元,還特別點名“新冠”保險套路繁多,以及智能電視平臺“套娃式”收費等問題。(2月15日《北京青年報》)

上述報告爲我們完整總結、梳理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不難看出,消協組織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消協點名的問題即是投訴最多的問題,比如說“新冠”保險,保險行業在新冠疫情發生後推出的相關保險產品受到公衆青睞,但去年不少投保人吐槽“理賠難”。上述報告不但指出存在三個問題——宣傳容易賠付難,爲拒賠玩“文字遊戲”,逃避賠付責任;而且指出相關行爲違反了《保險法》等法律規定。

再比如“套娃式”收費——由於智能電視系統內各模塊資源相互獨立,消費者連續充值卻仍無法觀看全部視頻內容,商家明顯增加消費者負擔,侵犯了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因而被消費者投訴,被輿論集中“炮轟”。此次公開點名是因爲這類問題比較突出,也因爲中消協以點名的方式提醒有關方面進行徹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去年以來輿論對“套娃式”收費進行多次“炮轟”,但既沒有見相關企業公開回應,也沒有見有關部門予以治理,違規侵權問題依舊存在。所以,中消協此次點名“套娃式”收費,對相關商家是一種警示。假如商家不重視中消協的警示,不排除中消協或地方消協採取進一步措施。

針對“新冠”保險涉及的侵權問題,投保人不但向各級消協組織投訴,也向銀保監會進行投訴。據銀保監會消保局去年三季度通報,涉及新冠疫情隔離相關保險等財產險其他保險糾紛投訴3334件,佔比27.32%。對此,銀保監會依據相關制度加大投訴處理監管力度,督促保險機構落實主體責任,效果可期。

筆者以爲,此次中消協點名“新冠”保險套路繁多,是從消協組織的角度警示相關保險公司收起侵權“神通”,切實履行對投保人的理賠責任。如果相關保險企業置之不理,也不排除消協組織採取進一步行動。而且,中消協點名也是提醒保險監管機構針對存在的問題既治標也治本,有效解決各種“理賠難”。

雖然中消協此次點名,點出的是問題,沒有“指名道姓”點出具體企業,但相關企業也不要假裝“聾子”。坦率地說,中消協點出的問題涉及誰誰知道。如果相關企業假裝“聾子”,把這種點名不當回事,繼續我行我素,將消費者合法權益當成空氣,各級消協組織有可能措施升級,讓相關侵權企業爲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

比如說,各級消協組織或進一步指名道姓批評,這對相關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一次顯著的衝擊,恐怕以後很難贏得客戶信任。再比如,假如中消協或省級消協組織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授權,對侵害不特定消費者權益的保險公司、智能電視平臺等企業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也會讓侵權企業付出更大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