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圖源:圖蟲創意

2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市監總局、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介紹“實施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下稱《綱要》),作爲指導我國質量工作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掀開了新時代建設質量強國的新篇章。

相關負責人指出,要着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機制,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同時,要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一步優化石化、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生產力佈局,持續鞏固鋼鐵去產能和產量壓減成果,推動輕工、紡織等行業優化升級。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此外,在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鼓勵各地方結合實際,出臺品牌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品牌發展激勵和要素保障機制。

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專節形式深入闡述“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

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負責人龔楨梽指出,國家發改委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龔楨梽強調,要着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切實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同時,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並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機制,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進一步優化石化、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生產力佈局,持續鞏固鋼鐵去產能和產量壓減成果,推動輕工、紡織等行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同時,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市監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黃國樑也表示,下一步,市監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緊扣重大區域戰略,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

建設國家質量創新先導區。依託區域中心城市、城市羣開展質量協同發展試點。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實現城鄉質量均衡發展。

創建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完善品牌運營和管理,形成一批質量引領力強、產品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同時,發揮示範區集聚效應,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質量卓越產業集羣。

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

品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徵,也是質量強國的內在支撐。近年來,我國品牌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品牌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綱要》提出,到2025年,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企業爭創品牌、大衆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湧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龔楨梽指出,作爲品牌建設牽頭部門,近些年發改委印發實施了《關於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組織編制年度《中國品牌建設報告》,並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依託中國品牌日活動平臺,推動中國的品牌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結合《綱要》,從以下方面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

一是要高起點辦好品牌日活動。高質量辦好每年的中國品牌博覽會和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同時,鼓勵地方結合實際,開展特色的品牌創建活動。

二是持續放大活動效應。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品牌創建實踐工作中,不斷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並加強品牌的國際傳播,提升品牌的國際形象,提高中國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進一步健全活動長效機制。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開展品牌建設的工作接力,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參與、消費者期待的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四是完善服務支撐體系。鼓勵各地方結合實際,出臺品牌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品牌發展激勵和要素保障機制,激勵廣大企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提高品牌全生命週期管理運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在去年組織舉行了“三品”全國行系列活動,面向家電、傢俱、服裝、家紡、消費電子、健康適老產品等領域,在多地舉辦了百場“促消費”活動,並且在今年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繼續將“實施消費品‘三品’行動”列爲了2023年經濟穩增長的重點工作。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日前表示,工信部將通過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新銳精品、塑造區域品牌,創建300家“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培育200家百億元規模知名品牌,提升我國優質企業核心競爭力。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日前撰文強調,工信部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立足點,瞄準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增強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責編:汪雲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