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這家公司控股股東爲減持計劃,給出了一個“尷尬”的理由。

2月16日晚間,和仁科技300550)一則公告顯示,該公司控股股東計劃減持公司合計3%股份,按照當前股價,這3%股份對應市值僅爲1.04億元。其控股股東給出的減持原因是,爲了支付通策醫療600763)1億元預付款。

就在兩天前,這家公司引入“牙茅”通策醫療的收購案告吹。通策醫療此前已支付1億元預付款,而這筆錢目前需要原路退回。和仁科技控股股東“減持籌錢”這一行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手頭並不寬裕。

此次公告也顯示,未來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將繼續籌劃股份轉讓引入戰略股東。這也意味着,和仁科技將第三度邁上“賣殼”之路。

繼續籌劃股份轉讓

公告顯示,和仁科技控股股東杭州磐源投資有限公司(後稱:磐源投資)計劃在15個交易日後的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62.74萬股(總股本的1%)。同時計劃在3個交易日後的三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不超過525.48萬股(總股本的2%)。

截至目前,磐源投資持有44.32%的公司股份。此次計劃減持的股份合計約佔3%,以當前股價13.19元/股(截至2月16日收盤)計算,對應市值約爲1.04億元。

至於減持原因,和仁科技表示,磐源投資籌措資金用於退回通策醫療之前根據《股份轉讓協議》(該協議現已終止)向磐源投資所支付的預付款。

就在前一日,和仁科技和通策醫療雙雙公告披露終止一項收購案,這一併購案的籌劃時間長達9個月。在2022年5月15日晚間,通策醫療、和仁科技發佈公告宣佈,磐源投資及和仁科技實控人楊一兵、楊波與通策醫療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成爲和仁科技控股股東。根據相關協議,上述股份轉讓價款總計爲7.69億元,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持有和仁科技7879.53萬股股份,約佔和仁科技總股本比例爲29.75%。

不過,這一併購案在2月14日晚間最終告吹。通策醫療向磐源投資支付的預付款1億元及實際產生的利息,根據原協議約定需要原路退回,這也正是此次磐源投資減持的原因。爲退預付款而減持籌錢,這也折射出磐源投資當下手頭並不寬裕。

記者查閱質押信息發現,截至目前,磐源投資持有的和仁科技股份中,有56.14%股份處於質押狀態。在此次公告中,和仁科技方面也表示,磐源投資、實控人楊一兵、楊波將繼續籌劃股份轉讓引入戰略股東事項,但目前尚未確定具體的轉讓對象及股份轉讓相關細節,存在不確定性。

兩度“賣殼”失敗

事實上,通策醫療的入主失敗,也令投資者頗感意外。磐源投資與和實控人楊一兵、楊波此前還爲這一併購案作出業績承諾,承諾2022-2024年實現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

就在今年2月10日,曾有投資者問及股權轉讓事項進展。和仁科技方面當時表示,該事項仍在正常推進中,經過和股權轉讓協議各方的溝通,各方對該交易的意向和協議中已經生效確認過的相關事項沒有變化。

同時,該公司還透露股權轉讓事項的最晚交割完成時間:根據協議各方於2023年1月16日簽署的補充協議,最晚交割完成日將延長至2023年4月中旬。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9日-10日,和仁科技股價曾出現大幅波動。2月9日盤中,和仁科技股價閃崩,一度大跌13.9%,截至收盤跌8.46%;2月10日收盤,和仁科技又跌去8.29%。在14日晚間的“分手”公告中,雙方也均未提及協議終止具體原因,僅簡短的表示各方一致同意終止股份轉讓協議,各方無需對協議終止承擔任何違約責任。

事實上,通策醫療並不是和仁科技的第一個意向買主。在此次收購協議終止之前,和仁科技曾擬“賣身”國資,但也未能成行。

早在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就曾披露,控股股東磐源投資及實控人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後稱:科學城)共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彼時的《股份轉讓協議》約定,交易完成後,科學城將成爲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爲和仁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而且在2022年4月13日,和仁科技還與科學城簽訂了補充協議,以助股權轉讓交易順利進行。但一個月後,也就是2022年5月15日,和仁科技突然公告終止了與科學城的交易,對手方變成了此次的通策醫療。

對於與科學城股權轉讓終止原因,和仁科技當時表示,因《股份轉讓協議》等所約定的合同生效期限期滿且生效條件未全部成就,磐源投資於2022年5月14日發出了《協議終止通知》。

而按照此次公告表述,和仁科技將第三次踏上“賣殼”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