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廖冰清)日本財務省2月1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1月貿易逆差擴大至3.5萬億日元。這是日本連續18個月出現貿易逆差,也是有統計以來的最大單月逆差。在全球經濟放緩、日元貶值、通脹壓力上升等多重不利因素持續影響下,海外需求下降、能源價格飆升等也將繼續衝擊日本貿易,日本經濟復甦勢頭仍不樂觀。

連續18個月貿易逆差

日本財務省公佈的貿易統計結果顯示,由於進口額增幅遠大於出口額增幅,日本1月貿易逆差達3.5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34日元),創單月貿易逆差新高。

報告顯示,由於煤炭、液化天然氣、原油等產品進口額增幅顯著,拉動當月日本進口額同比增加17.8%至10.05萬億日元,也使進口額連續24個月同比增加;當月日本出口額同比增長3.5%至6.55萬億日元,連續23個月保持同比增長,汽車、礦物性燃料、建築機械等領域出口增幅最爲突出。

報告同時顯示,雖然1月進出口額均創歷史同期新高,但如果從數量指數來看,當月的進出口量實際上是呈現下降的。其中出口量指數同比下降11.5%,進口量指數同比下降2.4%。

有專家指出,通常來說1月貿易逆差容易偏高,經季節調整後,當月貿易逆差水平與上月基本持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量均表現不佳,出口增速分別下降至10.2%和9.5%。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分析稱,出口增長放緩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在主要經濟體大幅加息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正在失去活力,美國、歐洲等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可能無法避免。因此,雖然1月貿易逆差受一次性因素影響較大,但日本政府和央行仍需密切關注海外增長放緩的程度。

預計在出口同比增長的推動下,日本貿易逆差將在2月收窄,但1月和2月的平均逆差可能與2022年12月持平。共同社採訪的經濟學家認爲,由於全球經濟預計將進一步放緩,且歐美國家加息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日本貿易形勢仍不樂觀。貿易逆差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縮小,但不能判斷收縮的速度,且很難恢復到順差的水平。

經濟復甦持續低迷

創紀錄的貿易逆差反映了日本經濟的疲弱態勢。共同社評論指出,日本連續18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凸顯了這個資源貧乏、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的經濟脆弱性。

在全球主要央行大幅加息的背景下,自去年以來,日本持續面臨本幣貶值、進口成本上漲壓力,對日本經濟產生廣泛影響。2022年12月,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4%,漲幅爲1981年12月以來最高。2022年,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下跌超過30%,刷新1990年8月以來最低點。

由於海外經濟減速、歐美等國需求下降,對日本經濟增長意義重大的衆多出口行業受到抑制,出口對日本經濟的貢獻下降。同時,日元大幅貶值令進口增幅擴大,對經濟增長的拖累作用被放大。日本內閣府報告顯示,2022年日本貨物及服務出口增幅受到抑制,進口增幅擴大,外需對經濟的貢獻度降至負區間。

在日元貶值、物價上漲的衝擊下,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經營形勢日趨嚴峻。據日本帝國數據庫公司統計,2022年因物價上漲而倒閉的日企達320家,是2021年的2.3倍。

由於疫情反覆,物價普遍持續上漲,日本消費領域也受到明顯影響。高通脹背景下,日本人工資增幅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公佈的初步報告顯示,由於通脹水平超過了名義工資的增長,2022年經通脹調整的實際工資指數比上年下降0.9%。實際收入不升反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心理。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下,日本經濟復甦勢頭仍不樂觀。日本內閣府2月14日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小幅增長1.1%,增幅明顯小於上年。在第三季度出現負增長後,四季度日本經濟並未出現明顯反彈,實際GDP僅環比上升0.2%,按年率計算增幅爲0.6%,遠低於各界預期。

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和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將影響日本經濟從疫情創傷中復甦的步伐。凱投宏觀日本經濟學家Darren Tay表示,隨着其他發達經濟體陷入衰退,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貿易表現也將令日本陷入衰退。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內登英認爲,當下物價漲幅超過工資漲幅的逆風仍將持續,而去年第四季度多個指標下滑顯示海外經濟形勢嚴峻。日本經濟高度依賴外需,如果海外經濟惡化,2023財年日本經濟增幅很可能低於1%。

貨幣政策前景尚不明朗

日本和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分歧是導致這一輪日元貶值和日本輸入性通脹的主要原因。美歐發達國家央行快速收緊貨幣政策,而日本央行迫於國內需求疲軟、經濟復甦乏力而不得不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

由於副作用凸顯,外界普遍預測日本央行未來將對現行金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路透社分析稱,日本央行正面臨艱鉅而微妙的任務,即如何在不影響脆弱的經濟復甦的前提下,實現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正常化。

去年12月,日本央行在結束貨幣政策會議後宣佈,決定部分調整當前超寬鬆貨幣政策,將長期利率波動幅度由正負0.25%擴展至正負0.5%。共同社分析稱,此舉是“事實上的加息”,也是日本央行將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前奏。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將於今年4月結束任期,日本政府2月14日向國會正式提名經濟學家植田和男出任下一任央行行長。有分析認爲,超寬鬆貨幣政策有望在植田和男任期內得到調整。

但植田和男日前對媒體表示,日本央行當前的政策是適當的,目前有必要繼續堅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他還表示,日本面臨複雜艱難的經濟局面,不能事先預斷,應視物價及經濟情況靈活應對。

編輯:王春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