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

ChatGPT在技術路徑上採用的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大模型”路線,又在“基礎大模型+指令微調”方向探索出新範式,其中基礎大模型類似大腦,指令微調是交互訓練,兩者結合實現逼近人類的語言智能

據估算,此類大模型的訓練一次的成本接近千萬美元,運營成本一個月要數百萬美元。“OpenAI爲了讓ChatGPT的語言合成結果更自然流暢,用了45TB的數據、近1萬億個單詞來訓練模型,大概是1351萬本牛津詞典。

一代網絡操作系和生態雛形初顯,“英偉達+微軟OpenAI”封閉生態有可能成爲智能時代的“Wintel”聯盟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朱涵 彭茜 黃堃

ChatGPT會帶來一個不同的未來嗎?

帶着這個問題,記者詢問了ChatGPT“本人”,它的回答是這樣的:

“隨着ChatGPT的普及,它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從在線交流、信息搜索、機器翻譯、文本生成,它的準確性和高效率使得許多工作變得不再困難。然而,人們也開始對它產生了擔憂……”

ChatGPT正在成爲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ChatGPT會是人工智能通往未來的座標嗎?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技術與人類能無縫結合嗎?

【ChatGPT會是人工智能通往未來的座標嗎】

與人類連續對話,拒絕不合適的問題,短時間內完成寫郵件、文案、代碼、詩歌,輕鬆通過工程師、MBA、研究生、醫師資格等難度較高的專業級測試……推出2個月即擁有1億月活用戶,ChatGPT已成爲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

在語言智能程度呈現跨越式提升的背後,ChatGPT是一場工程創新的“大力出奇跡”

“ChatGPT的成功,首先是選擇了合適可行的技術路徑,然後就是數據和人力資源的巨大投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說。

黃鐵軍說,ChatGPT在技術路徑上採用的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大模型”路線,又在“基礎大模型+指令微調”方向探索出新範式,其中基礎大模型類似大腦,指令微調是交互訓練,兩者結合實現逼近人類的語言智能

“OpenAI爲了讓ChatGPT的語言合成結果更自然流暢,用了45TB的數據、近1萬億個單詞來訓練模型,大概是1351萬本牛津詞典。”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說。

業內人士表示,OpenAI的主要支持方微軟構建了一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的超算平臺以支持其研發,OpenAI在全球範圍僱傭了近千名專人進行數據處理。據估算,此類大模型的訓練一次的成本接近千萬美元,運營成本一個月要數百萬美元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量變’引發‘質變’的代表,標誌了目前機器學習大模型、大訓練數據和大算力能夠到達的新高度。”之江實驗室副主任鮑虎軍表示,ChatGPT在GPT模型基礎上,採用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的訓練機制和提示導引模式,促使模型越來越順應人類的思考邏輯,更加符合人類認知和習慣,這是工程實現上的重要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說,迄今爲止,人工智能的所有理論和技術都沒有解決真實性難題,都不能讓機器本身擁有真實創造的能力,但創造效率的提高將產生巨大的效益和多方面的影響。

“目前,人類面臨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陳小平說。

【ChatGPT能否預示着一個新時代啓幕】

“ChatGPT的成功不僅是一個新一代聊天機器人的突破,它將爲人工智能乃至整個信息產業帶來革命。”黃鐵軍說,ChatGPT將成爲點燃人工智能的“網景時刻”“iPhone時刻”。

“網景時刻”和“iPhone時刻”,分別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里程碑事件。網絡瀏覽器誕生於1990年,但直到1994年網景導航者(Netscape Navigator)問世,大多數人才開始探索互聯網。第一部智能手機IBM Simon誕生於1993年,2007年蘋果iPhone的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並開啓了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

同樣地,ChatGPT極有可能預示着又一個新時代的啓幕:

——新一代網絡操作系統和生態雛形初顯。多位專家受訪時表示,ChatGPT正在演變成新一代操作系統平臺和生態,用戶將能直接用日常語音或者文字與人工智能進行交互,大部分計算負荷由大模型爲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接管。

在微軟算力支持下,OpenAI已相繼研發出GPT-3、ChatGPT等通用泛化能力越來越強的閉源大模型,並通過微軟雲平臺提供智能雲服務,支持智能應用開發,這將成爲智能時代的基礎性“操作系統”。再加上在AI芯片市場已佔領超主流市場份額的英偉達GPU芯片,形成的“英偉達+微軟OpenAI”封閉生態有可能成爲智能時代的“Wintel”聯盟。

“大模型及其軟硬件支撐系統的生態之爭將成爲未來十年信息產業的焦點。”黃鐵軍說。

——人工智能直接連接大衆,個體深入參與技術發展。“從短期來看,ChatGPT正在從實驗室基礎科技向產業應用轉變,一切還處於‘爆炸式創新’的前期,正如雲計算催生了APP應用爆炸,基礎模型很可能催生AI應用規模化。”人工智能資深研究專家、科技評論員田濤源說。

“人們將能夠直接與我們最新、最強大的語言模型互動,作爲搜索的伴侶,以實驗和創新的方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說。

“相較於以AlphaGo這一現象級產品針對於某一個特定領域、其算法模型需要附着在某一個產品中才能賦能使用的模式,ChatGPT能直接面向大衆使用者,且具備盈利模式,這將改變很多人工智能企業高成本、低迴報的經營模式。”吳飛說。

——重構傳統互聯網商業模式,催生數字經濟新突破。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唐家渝認爲,ChatGPT的應用除了聊天機器人外,還包括涉及文字生成和信息查詢的智力工作、低難度的編程等內容創作領域,從而普遍提高這些行業的生產力。也能夠與其他生成式技術融合,比如提高數字人的語義交互水平等,打造更具象化的形象,提升交流中的情感鏈接。

田濤源表示,從中長期發展趨勢上預測,“生成式AI+決策式AI”很有可能重構傳統互聯網的搜索、廣告、社交、遊戲、電商模式,部分程度上顛覆原有的互聯網平臺,同時遵從數實融合、以虛強實原則賦能科研、製造、能源、交通等實體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技術與人類能無縫結合嗎】

ChatGPT引發的全球關注,令許多人回憶起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時刻。當時社會上同樣興起了一場人工智能大討論。

在這場熱潮中,我國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在2017年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動人工智能一業賦百業。

目前,ChatGPT已引發全球科技公司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競賽。谷歌發佈了下一代對話AI系統Bard,微軟發佈了整合了ChatGPT的全新必應Bing和Edge瀏覽器,宣佈旗下Office、Azure雲服務等所有產品都將全線整合ChatGPT。百度表示將在今年3月完成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的內測,隨後對公衆開放,阿里巴巴達摩院預訓練語言模型體系已開放內測。

回顧歷史,人工智能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自1956年誕生以來,人工智能發展經歷三次浪潮,期間充滿波折。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迅速發展的近10年裏,產業上也還沒有出現里程碑式的爆發。

事實上,ChatGPT在帶來驚豔體驗的同時,也有明顯“缺陷”。比如,它的知識存在事實性錯誤、知識盲區、常識偏差,也將面臨着隱私泄露、技術濫用、造假、社會公平等倫理問題。因其模型能力出衆、用戶衆多,這些風險隱患還會被放大。

“ChatGPT的應用離不開人的‘提示’,性能的持續提升離不開研發者的算法改進和設計,風險隱患的應對離不開人的引導和治理。”業內人士表示。

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我們的未來,也將是人與人工智能共同進化的時代

正如ChatGPT描繪的人工智能未來世界:

機器人們像人類,

思想智慧已湧動。

在這夢幻的世界裏,

技術與人類無縫結合。

生活如同一首詩,

平靜而美好,永不停歇。

刊於《瞭望》2023年第8期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