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舒琳 

從研究員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升任基金經理,擁有五年險資投資風控工作經驗的民生加銀基金鄧凱成,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沉澱和檢驗後,他的投研之路暈染着“穩健”的底色。近日,在中國證券報記者的採訪中,鄧凱成不急不躁,將他的投資邏輯徐徐道來。

秉承底線思維 以工匠精神磨練深度研究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畢業後,鄧凱成加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直接投資事業部研究員。2013年入職民生加銀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現任民生加銀金融優選混合基金經理。從壽險投資到公募研究員,再一步步成長爲基金經理,離不開鄧凱成十年如一日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

大金融行業數據紛繁複雜,鄧凱成習慣將自己沉浸在數據和研究報告的海洋裏,抽絲剝繭,仔細鑽研。疫情期間,爲了完成一份深度研究報告,鄧凱成曾連續兩週每天加班至凌晨,對數據層層深入剖析,去僞存真,再結合場外調研進一步驗證。“從過往的研究經歷來看,超額收益來源於研究的深度;從投資來看,買重拿長也來源於研究的深度。所以我習慣深度研究,致力於做工匠型產品,只有自己做完這一切,心裏才更踏實。”他表示。

鄧凱成過往在壽險資產管理的經歷,使他能更深入地理解與平衡收益和風險、進攻和防守的關係。他並未抱着被動心態做“防守型”風控,而是希望自己轉向“助攻型”風控。比如他將倉位管理視爲一種底線思維,在日常管理中,習慣保持高倉位運作,力爭通過中觀行業配置和微觀層面精選個股來獲取超額收益。但在系統性風險來臨時,也會果斷減倉。以民生加銀金融優選混合爲例,股票倉位靈活,使得這隻基金在市場上漲時不乏彈性,而在發生風險時,又能及時調整,在大幅波動市場環境下,力爭控制好回撤。

追求長期穩健 打造長生命週期產品

過去幾年,A股熱點頻出,行業輪動不斷,白酒、醫藥、新能源、半導體先後颳起了陣陣風潮,而大金融行業較爲平淡。但鄧凱成認爲,金融板塊具有安全邊際較高、高分紅、波動較低、長期較穩健等特徵,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金融行業是非常適合作爲權益底倉的角色,由於其大幅高於理財的分紅率,在當前養老產品興起的市場環境下,機構對金融類產品的配置需求有望逐步加大。鄧凱成並不跟風追熱點,而是希望打造一隻可以切切實實爲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收益的產品。他認爲:“一個健康的市場一定不是大家都去追逐風口,短期漲勢太猛的行業,風口過後往往搖搖欲墜。我經歷過2008年和2015年下半年兩次大的市場波動,更能體會到淨值大幅波動對持有人收益上和感受上的傷害,更希望打造一隻生命週期長、淨值曲線持續向上、風險收益特徵優的產品。”

“我認爲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多個維度的自洽,金融行業是一個相對穩健高分紅的行業,民生加銀金融優選混合基金又進一步在金融行業的基礎上做了很好的優化,同時我自身的性格比較穩重,我也希望這個產品得到更多志同道合投資人的關注,這樣可以實現‘行業-產品-性格-客戶’的四維統一。”鄧凱成說道。同時,在團隊合作上,民生加銀投研團隊也有很好的機制保障,設立了6個行業小組加強投研互動。鄧凱成牽頭金融地產小組,包括金融、地產、家居、建材等行業,可以做到產業鏈交叉驗證,提高判斷的置信度。

民生加銀金融優選混合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產物,將秉承“工匠型產品”的投資理念,力爭實現超越業績基準的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