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範芊芊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中心已成爲重要的數字基礎設施之一,隨着近期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火爆出圈,數據中心的需求也被迅速拉昇,這背後的邏輯在於ChatGPT的開發需要依託大模型技術,離不開算力的支撐,而算力基建中,數據中心是關鍵一環。

近期,一家數據中心運營商正在闖關深市主板上市,能否乘上行業東風成功登陸A股?這家公司就是廣州尚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航科技),主營業務爲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綜合服務、雲綜合服務及其他服務,雷軍是其創始股東,公司不少大客戶也與雷軍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尚航科技於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2022年7月5日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2023年1月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其中提及了歷次增資和股權轉讓價格定價的公允性和合理性問題等。

此次IPO,尚航科技擬募集資金9.49億元,其中7.49億元計劃用於尚航華東雲基地二期數據中心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6月末,一期機房仍有50%機櫃未建設完成,同時已建設完成的1500個機櫃在2022年3月才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處於上架爬坡階段。

雷軍是創始股東之一

尚航科技前身廣州尚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航有限)成立於2010年,公司創始股東包括雷軍、蘭滿桔、廣州菁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後更名爲廣州朗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現已註銷)。其中,雷軍是互聯網領域內的連續創業者,目前也是小米集團(HK01810,股價12.920港元,市值3225億港元)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尚航有限設立時,雷軍持股比例超50%。截至招股書(申報稿)簽署日,雷軍直接持有公司19.47%股份。有意思的是,就在尚航有限成立的同一年(2010年),小米集團這家如今的知名科技企業也正式成立。

雷軍選擇在十多年前投資成立一家數據中心運營商不是沒有理由。小米剛剛誕生時,雷軍給小米定的戰略就是“軟件+硬件+互聯網”,其中互聯網服務是指手機遊戲運營、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和廣告等服務產品。而在互聯網平臺,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數據需要被存儲、被計算,數據中心則是一個組織或單位集中放置計算機系統及通信和存儲等相關設備的基礎設施,是集中存儲、計算數據的場所。

在客戶方面,尚航科技與雷軍投資的相關企業也聯繫頗深。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2019年至2021年,歡聚集團、廣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牙科技)、廣州津虹網絡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津虹)都曾位列尚航科技前五大客戶。其中虎牙科技曾隸屬於歡聚集團,2020年被騰訊控股;廣州津虹也曾隸屬於歡聚集團,運營管理YY直播業務,2021年百度收購YY直播業務交易基本完成。而雷軍控制的企業是歡聚集團無投票權的小股東,同時雷軍是歡聚集團控制的廣州華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監事。

不過,隨着歡聚集團將廣州津虹、虎牙科技等控制權對外轉讓,尚航科技與這些大客戶的業務是否會發生變化?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也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上述情況對公司與YY、虎牙業務的影響,是否存在修改合同條款、終止合作、業務量減少、訂單取消等情形。

擬募集資金9.49億元

回到公司業務本身,從業務營收佔比來看,尚航科技的營收主要來自IDC綜合服務,2019~2021年(以下簡稱報告期)佔比都在80%以上。具體來看,IDC綜合服務又分爲機櫃租用及服務器託管服務、帶寬租用服務、虛擬專用網服務以及IP地址服務。

報告期內,機櫃租用及服務器託管服務營收佔比都在40%以上,但毛利率並不高,報告期內均低於20%,相反,帶寬租用服務、虛擬專用網服務以及IP地址服務雖然營收佔比不高,但毛利率均高於機櫃租用及服務器託管服務。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與部分同行企業相比,尚航科技機櫃租用及服務器託管服務的毛利率相對較低。2020年,奧飛數據(SZ300738,股價13.10元,市值90.52億元)相關業務毛利率爲23.37%,而同期尚航科技相關業務毛利率爲8.30%。

對此,尚航科技稱,這主要是由於奧飛數據IDC業務自建模式與租賃模式並行,自建模式爲主,尚航科技則以租賃模式爲主。自建機櫃模式初期投資較大,但運營期間成本相對較低,毛利率高於租賃模式。

近些年來,爲提升毛利率,尚航科技也在逐步增加對自建模式的佈局。

2019年,尚航科技開始在無錫自建尚航華東雲基地數據中心,截至2022年6月末,第一期機房(規劃3000個)中的1500個機櫃已建設完成,第二期機房4500個機櫃正在籌建中。

此次IPO,尚航科技擬募集資金9.49億元,其中7.49億元計劃用於尚航華東雲基地二期數據中心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前述所稱,一期機房仍有50%機櫃未建設完成,同時已建設完成的1500個機櫃在2022年3月才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處於“上架爬坡”階段。

相比租賃模式,自建模式下,公司變“重”了。

尚航科技在招股書(申報稿)中也提及,一期項目中的1500個機櫃建設完成後已轉入固定資產進行覈算,每年將新增折舊金額爲2714.03萬元。未來如果市場需求出現重大變化,若機櫃上架率不及預期,且隨着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後的折舊金額增加,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不過,對於自建模式,至少目前來看公司會堅持。此次募投項目涉及二期機房建設,公司計劃上市後繼續建設三期機房、四期機房。

針對本次IPO相關問題,2023年2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公司公開信箱發送了採訪提綱,2月14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公司公開電話未獲接通,截至發稿,未獲郵件回覆。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