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邢 萌 田 鵬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健全,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更加契合科創企業的融資特點,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科創企業融資需求,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主板主要服務於成熟期大型企業。科創板突出“硬科技”特色,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創業板主要服務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與全國股轉系統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全面實行註冊制有利於資本市場在科創企業初創、成長、成熟等全生命週期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將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引導更多金融資源聚集到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的產業領域,激發科技創新型企業乃至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科技創新成果凸顯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註冊制改革試點四年以來,科技創新成果凸顯,培育了一批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優質企業,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爲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制定了清晰明確的科創屬性評價體系並動態優化完善,市場對“硬科技”企業到科創板上市已基本形成共識。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50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IPO募資7648億元,全部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募資規模居前,分別爲3552億元(佔比46%)、1564億元(佔比20%)、958億元(佔比13%)。

科創板公司的研發投入逐步增大,“含科量”不斷提高。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爲681.1億元,同比增長33%,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爲16%;研發人員總數已超過15萬人,近四成公司實控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實控人擁有博士學歷的公司超過120家;平均每家科創板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20項。

此外,試點註冊制以來,創業板、北交所也堅守自身定位,大量資金湧入科技創新領域,廣泛分佈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註冊制下,418家創業板公司中有385家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92%,累計募資3690億元;171家北交所公司中有165家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96%,累計募資331億元。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鼓勵支持科技創新的各項政策,全方位加強對科技企業支持力度,其中,資本市場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銀河證券策略團隊負責人楊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企業的成長髮展路徑決定其前期研發投入比例高,資金需求量大,而盈利能力低,在科技轉化爲產品後,才能實現可觀的盈利。因此,科創企業需要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助力。

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包容

契合科創企業發展特點

全面註冊制下,設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進一步拓寬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等上市路徑,爲科創企業發展壯大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此次全面註冊制改革中,重點優化了盈利上市標準,更加有利於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主板上市標準中,新增了“預計市值+收入+現金流”和“預計市值+收入”兩套指標體系,同時不再要求連續三年盈利,僅要求最近一年盈利;創業板則允許符合條件的未盈利企業上市。

楊超分析稱,全面註冊制下,多元化的上市條件與科創企業的發展路徑更加匹配。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優化盈利標準,強調以信息披露爲核心,判斷價值由市場完成,爲短期未實現盈利但擁有核心科技創新技術的企業上市融資創造了條件,提升市場的包容性,爲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除此之外,對於主板而言,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無形資產佔淨資產的比例限制等要求。

“主板上市標準取消了無形資產佔淨資產的比例限制要求,利好科創企業在主板上市。”楊超表示,在舊的上市標準中,要求企業最近一期末的無形資產佔淨資產比例不超過20%,而科創企業由於研發投入比例高,擁有大量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較難滿足這一要求。在新的上市標準下,科創企業將更有可能登陸主板。

另外,主板對申請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的紅籌企業,明確了市值200億元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等標準。

“這些上市條件的優化更契合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特點和融資需求,創新能力強、研發投入高、無形資產佔比大、成長性好且前期未盈利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更加容易。”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次全面註冊制改革,不僅覆蓋了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的覆蓋面和包容性也有所擴大。對於創業板而言,正式啓用第三套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支持符合條件的尚未盈利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王軍認爲,隨着創業板企業上市第三套標準的啓用,以及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紅籌及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市值及財務指標的調整,更多尚未實現盈利的先進製造、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創業企業將受惠於此。

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全面註冊制下,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給更多符合條件的科創公司上市融資的機會。在入口端改革的同時,也需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引導資金流入科技創新領域,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談及如何助力科創企業在資本市場行穩致遠,董忠雲建議,融資端方面,繼續完善基礎制度體系,優化首發、再融資、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打造更加包容的融資環境,支持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在資本助力下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快速發展;投資端方面,引導資源流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科技創新產業,打通融資端到投資端的傳導路徑,形成投融資兩端良性互動生態,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做強做優。

在王軍看來,首先,強化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引導企業規範發展;其次,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最後,優化各個層次市場的轉板制度安排,完善企業“能上能下”機制。

楊超表示,一方面,提升市場活躍度,提高股票流動性,讓更多的資金參與進來;另一方面,完善退市機制,加速優勝劣汰,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留下真正優秀的企業,使科技、資本、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另外,還要完善退市賠償制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穩定市場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