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全國碳市場上線一年多,已在多個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作爲全國首批七個碳交易試點之一,湖北已建立了成熟的碳市場交易體系,爲全國碳市場啓動和各地低碳城市建設貢獻了“湖北經驗”。

截至2022年底,湖北碳市場配額累計共成交3.75億噸,佔全國份額的44.6%;累計成交總額達90.71億元,佔全國交易總額的46.9%,累計交易量和成交總額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當前,落戶湖北武漢的中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以下簡稱“中碳登”),正有序推動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週期新增重點排放單位登記賬戶註冊、配額預分配等有關工作,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深化市場服務,助力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雙碳”發展格局。

新增2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採用“雙城”模式,交易中心位於上海,註冊、登記、結算設在武漢,由中碳登負責運維。作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核心運行平臺,中碳登是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也是國家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載體。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佈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報告》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了預期目標。

據統計,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中碳登共完成2162家發電行業重點控排企業賬戶開立,登記資產總額超5000億元,累計爲各類市場主體發放碳配額逾90億噸,單年配額髮放量遠超歐盟、北美等其他區域和國家碳市場。

中碳登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建設運行,企業低碳發展意識大大提高。碳市場某種程度上是通過市場機制倒逼企業進行低碳化轉型,部分大型電力集團已成立專門的碳資產管理公司或事業部。

2022年3月,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週期準備工作正式啓動,中碳登相關工作正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有序推進中,並推出多項創新機制。在碳金融制度規範上,編制上報《碳排放權質押業務實施細則》和《碳排放權託管業務實施細則》,並出臺了《全國碳市場配額自願註銷申請流程》;在碳定價機制探索上,聯合中債登、上清所、農業銀行編制發佈了“中債—全國碳配額現貨綜合價格指數”“中債—中國碳排放配額現貨掛牌協議價格指數”“上海清算所中國碳排放權配額現貨掛牌協議價格指數”以及“農銀—全國碳排放權質押價格指數”4個權威價格指數。

截至目前,中碳登第二個履約週期已新增2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已完成新增企業的賬戶註冊工作,正在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完成配額預分配及後續有關工作。

眼下,湖北正加快中碳登、武漢碳清算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三大“涉碳平臺”建設,構建獨具湖北特色的“雙碳生態圈”,助推湖北加快打造碳金融高地。未來,中碳登還將探索全國碳市場注登系統與國際碳市場的鏈接,打造成具有全球化規模、全球化連接功能、全球化形象的全球碳交易註冊登記中心。

湖北“碳大腦”聚力“綠色動能”

2010年,湖北提出“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2011年,湖北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深圳一起入列,成爲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3年後,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成爲國內首個外資主體參與的碳市場。

多年來,湖北已建立了成熟的市場體系,累計交易量和成交總額保持全國前列,爲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湖北經驗”。在2017年國家組織的權威評審中,湖北註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均得分第一。按照只能承建其中一個系統的要求,湖北選擇了牽頭承建金融和產業資本更爲聚集的註冊登記系統。中碳登花落湖北,是國家對湖北碳市場試點成績的肯定。

上線一年多,湖北“碳資產大腦”高速運轉,全力保障全球最大碳市場穩定運行。每天下午3點碳市場收盤後,通過兩條互爲主、備份的跨省通訊專線,上海將當天碳交易數據傳輸至武漢光谷,由湖北進行日終清結算處理。

數據顯示,2023年1月,湖北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爲30.90萬噸,總成交額爲1489.12萬元。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爲50.78元/噸,較去年1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48.38元/噸上漲了4.96%。截至1月31日,湖北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爲8574.57萬噸,累計成交額爲21.50億元。

作爲區域“雙碳”工作探路者,湖北碳市場也開啓了轉型之路,通過新設中碳資管公司,由碳交易向碳服務、碳金融和碳投資轉型,初步構建起多元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在創新業務體系方面,聯合湖北電力交易中心推出全國首批電、碳市場雙認證的綠電交易憑證,建立了電力市場與碳市場協同聯動機制;上線碳監測雲平臺,利用金融科技推進網點綠色轉型。

在綠色金融服務產業方面,推進建設“鄂綠通”平臺,助推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融資發展,併發揮專業優勢,協助多家銀行完成項目減排總量審定工作;新組建的碳達峯基金規模已達20億元,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助推湖北打造低碳產業集羣;開展“碳關稅”專項研究,爲相關進出口企業的業務需求做好技術儲備。

截至2022年底,湖北碳市場覆蓋企業數量從最初的138家擴大到339家,涉及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16個行業,均爲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的工業企業。另外,還有合格投資機構940多家參與交易,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主體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