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倫認爲,人工智能可以進行早期階段的檢查、審視和解讀,但某些關鍵環節,仍然需要人類的參與。

ChatGPT的“火”燒到了商學院。美國一家商學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ChatGPT已經能夠通過該校工商管理碩士(MBA)的期末考試,並取得了介於B-和B之間的成績。

其實包括ChatGPT在內的人工智能(AI)未來是否會取代腦力工作崗位等話題一直爲各界熱議,但上述研究中ChatGPT的學術表現則進一步引起了商學院的思考,人工智能到底會給商業世界帶來何種影響?

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院長默羅·吉倫(Mauro F. Guillén)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對ChatGPT的出現感到樂觀。他認爲,短期內無需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工作,人工智能最強大的用途將來自與人類智能相結合,而不是作爲人類智能的替代。

第一財經:你是否關注ChatGPT?有無體驗?

默羅·吉倫:當然!我一直在關注ChatGPT的消息,也長時間體驗過ChatGPT的功能。和很多人一樣,我試着用ChatGPT來做數學題,也試過用它生成文本內容。我感覺這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產品。

第一財經:作爲一名商學院的管理者和教授 ,你如何看待ChatGPT?

默羅·吉倫:我對這類科技的發展持樂觀態度。可能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這類工具的出現將如何影響我們評價學生的方式,因爲作弊的可能性上升了,比如學生可以用ChatGPT來生成作業。

但我的態度是,人工智能的使用正在成爲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換句話說,當人們完成學業、開始工作時,他們會使用各種人工智能工具,正如很早之前,計算器開始普及,以及這些年,我們開始使用電腦來提高生產力。

所以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心態,看看如何將ChatGPT引入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許能夠因此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

第一財經:在劍橋大學或者你所在的商學院,有無針對ChatGPT的規定?

默羅·吉倫:現有的規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比如,當你提交作業或者參加考試時,你不能作弊,你不能把別人創作的內容當作自己的作品,這也包括機器創作的內容。

我認爲這一規則也適用於ChatGPT。作爲學生,你可以使用這一工具,但前提是你不能撒謊,不能作弊。你不能讓ChatGPT直接替你寫論文,然後以你的名字進行提交。在現有規則下,這是不被允許的。

第一財經:劍橋大學是否有開展圍繞ChatGPT的實驗?

默羅·吉倫:課堂層面的嘗試暫時沒有。但我知道有一些(商學院的)教職人員正在考慮,如何在他們的課堂上用ChatGPT來給學生布置作業。某些作業不再被要求使用金融類程序或者數據庫,而是使用ChatGPT。所以我認爲,ChatGPT可以作爲一種教學工具,被納入到課堂之中;但前提是,學生不能用它來作弊。

第一財經:若把目光投向商業世界,ChatGPT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默羅·吉倫:目前看來,首先將對倚重文案創作的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市場營銷類機構,他們往往需要爲客戶製作新的網站,或者設計新的推廣活動。以製作廣播廣告爲例,他們只需要輸入一些提示語和關鍵詞,便可通過ChatGPT直接生成文案。

當然,這種文案很難完美,所以我的做法是,當我需要作報告時,會用ChatGPT生成關於某個主題的演講稿。當然,我不會在報告的時候直接朗讀這份演講稿,但我會在其基礎上進行加工,最終形成自己的演講稿。

這種通過ChatGPT生成內容的方式,與用戶將谷歌作爲搜索引擎來獲取信息的本質是一致的。ChatGPT的特點是,它不僅可以精準地搜索信息,它還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寫出來。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財經:是否會有大量的腦力工作崗位將被諸如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所取代?

默羅·吉倫:我認爲,某些類型的企業或崗位將會大量引入人工智能。因爲人工智能可以使他們的工作更加準確、提高效率、縮短工時。

例如,一名需要看X光片的醫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程序來幫助他看診。我們不大可能用人工智能取代醫生,我們肯定希望由醫生來看片子,但可以讓人工智能程序先做分析,然後醫生可以參考人工智能生成的分析,來更好地理解在X光片上看到的內容。

體育競賽也是如此。比如一場足球比賽,我們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來查看犯規情況,但這無法完全取代裁判,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

所以我認爲,人工智能有很多可以幫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不一定是取代我們。

第一財經:現代經濟是否會被人工智能重塑?

默羅·吉倫:在某些經濟領域,人工智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在某些工作任務中取代人類,比如自動駕駛。

我們可以參考計算器的例子。在計算器被髮明和普及之前,我們會用手或者在腦海中進行加法或乘法的運算。伴隨計算器的出現,我們開始越來越依賴計算器。如果沒有計算器,我們的工作效率會下降,很多人工作的難度也會上升。

人工智能也會如此。我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的事實上,它是一種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不同的事情。在我看來,至少在未來幾年,這種新技術最強大的用途將是與人類智能相結合,而不是作爲人類智能的替代。

第一財經:人工智能的發展也伴隨着巨大爭議。由於它是一種自我學習、自我增強的技術,所以有人擔心,人類可能失去對這項技術的控制。你怎麼看?

默羅·吉倫:這是一個可能在10年、15年甚至20年之後變得突出的問題,但不是現在。事實上,至少我個人對ChatGPT的感受是,它非常強大,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並不完美,還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的智慧。它未來有可能會達到人類智慧的高度,但目前還沒有。

舉例來說,如果你遇到了法律問題,需要出庭,你會僅僅依靠由ChatGPT編寫的法律文書,還是也會希望有經驗的律師也檢查材料,看看它寫得是否合乎邏輯?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希望有一個有經驗的律師來把關。

所以,人工智能可以進行早期階段的檢查、審視和解讀,但對於某些關鍵環節,我們仍然需要有人類的參與。

第一財經: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一些人,把ChatGPT的意義與以太網和互聯網相提並論,你怎麼看?

默羅·吉倫:我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對比。以太網和互聯網屬於基礎設施,使我們能夠溝通交流並建立一個奇妙的虛擬世界。ChatGPT則不同,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應用程序。當然,我們需要通過互聯網來使用ChatGPT,這樣它才能蒐集你所提問題的信息。

第一財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時常聽到來自美國和一些亞洲國家的消息,而非歐洲,有人認爲在這場競爭中,歐洲似乎相對落後,你是否同意這一觀察?

默羅·吉倫:的確,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舉投資的歐洲科技巨頭相比(美國和亞洲)更少。可能你也注意到了,歐洲的風險投資家也更少,資金池也更小,而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微軟在幾周前已經宣佈,將在未來幾年內向ChatGPT投資數十億美元,他們正在大力支持這家初創企業。

在歐洲還有一個問題是數據隱私。人工智能要發揮作用,就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在監管的靈活度更大的地方,就更容易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進展。

因此,我認爲歐洲(人工智能的發展)存在兩個限制,一個是資金方面的限制,另一個是數據可用性方面的限制。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