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1 日,開源指南針 OSS Compass 發佈會在北京順利舉行。OSS Compass 的發佈,標誌着我國首個開源生態健康評估平臺正式誕生。發佈會上介紹了 OSS Compass 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成果,公佈了 OSS Compass 開源社區治理架構、評估模型以及首份開源項目評估白皮書。

OSS Compass 是一個用於開源生態健康評估的平臺,面向 GitHub、Gitee 等平臺所有開源項目開放。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華爲開源軟件管理委員會主任孟廣斌、開源中國 CEO 馬越出席並致辭,Linux 基金會 CHAOSS 社區、開源雨林、星策社區、TGO 鯤鵬會等開源社區代表以及華爲、百度騰訊等企業代表出席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表示,我們正處於軟件定義一切的信息新時代,開源軟件是當前軟件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開源創新成爲國家重大發展策略,開源創新高度依賴於開源生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開源生態越來越受到關注。開源指南針平臺聯合了華爲、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開源中國等產業和學術界的中堅力量,共同開展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開源指南針平臺立足開源,針對開源生態的健康開展度量和分析,有望爲構建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開源生態提供支持,是一個積極、重要的嘗試。希望各合作單位攜手共進,共同爲推動中國乃至世界開源軟件生態的健康發展,爲實現中國科技自立自主自強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華爲開源軟件管理委員會主任孟廣斌指出,開源產業正在高速發展,如何高效、準確地評價一個開源社區,一個開源項目,一個開源生態的價值和潛力,讓用戶能夠在數以百萬計的項目裏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項目,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儘管當前有不少的度量體系,但在系統性、通用性、應用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像 OSS Compass 這樣簡單、高效、雲化的開源生態度量方案,非常有價值。

開源中國 CEO 馬越表示,在中國,與開源有關的綜合性社區和垂直社區已經超過了270個。“社區的社區”可能是開源中國下一步的使命,希望在今後能夠服務更多開源社區。此前,開源中國發布了中國開源社區 landscape 全景圖,之後又發起建立開源商業社區,希望優秀的開源項目能夠取得商業化的成功。今天發佈的 OSS Compass,聯合了海外 CHAOSS 社區, 以及南京大學、北京大學、開源中國、華爲等各方力量,希望能更好地量化開源的價值。

開源指南針 OSS Compass

“對於需要分析開源社區數據的人而言,比如 OSPO、社區管理人員、學術研究人員、項目所有者、維護者、開發者等,OSS Compass 無疑是一個便捷高效、科學精準的評估平臺。”LF CHAOSS 社區董事會成員、華爲工程師王曄暉,Gitee 開源社區產品負責人、高級產品經理張盛翔對開源指南針作了詳細介紹。

當前,開源生態健康的評估是業界一大難題。一方面,現有的一些開源項目評估指標是零散的,無法形成系統性的評估。另一方面,部分工具/平臺只能本地化使用,或者爲某個特定領域專用,無法在 GitHub 或 Gitee 等平臺上通用。

同樣是開源生態健康評估平臺,開源指南針 OSS Compass 提供公開的 SaaS 服務,只需輸入 GitHub 或 Gitee 託管平臺上的倉庫名稱或社區名稱,即可全面展示該倉庫或項目的健康狀態,使用簡單,高效便捷。

南京大學爲 OSS Compass 的評估模型提供了理論支撐。南京大學副教授汪亮在解讀 OSS Compass 開源生態健康模型理論時表示,只要依託紮實的理論和模型基礎,就能夠科學、完整地刻畫開源項目和生態健康的相關屬性及其關聯。他還從理論和概念模型、度量指標體系、計算模型、驗證評估四個方面對 OSS Compass 的可信性、可用性進行了論證。

據介紹,OSS Compass 目前構建了一個包括生產力、穩健性、創新力三個維度,涵蓋 14 個指標模型在內的開源生態評估體系。

以生產力這一維度爲例。生產力是指一個開源生態將投入轉化爲產出的能力,包括協作開發指數、社區服務與支撐、代碼合規保障、代碼安全保障、文檔五個評估模型。每個模型中又包含多項指標,如協作開發指數中包括代碼參與者數量、代碼提交頻率、是否維護、代碼提交關聯 PR 的比率、PR 關聯 Issue 的比率等多個指標。

OSS Compass 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開源中國、南京大學、華爲、北京大學、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OpenI)、百度、騰訊開源聯合發起並協作開發,同時獲得多個開源社區及企業支持,是一次產學研用有機融合的開源實踐。

OSS Compass 源於開源,用於開源。通過分析大量公開來源項目的實際數據,並參照行業最佳實踐和學術界的研究結果,在不斷地改進和優化之後,才形成了現在的 OSS Compass。OSS Compass 最終的數據和結果也會反哺開源社區。

同時,開源指南針 OSS Compass 本身是一個開源項目,凝聚了衆多開發者智慧,圍繞該項目形成了開源開放的社區。發佈會現場公開了 OSS Compass 的開源社區治理架構,包括 Board 成員、技術委員會、外聯委員會、評估模型工作組、SaaS 工作組、社區成員、夥伴成員。

在立項之初,OSS Compass 就致力於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開源生態健康評估平臺。一方面,OSS Compass 遵循 CHAOSS 項目的最佳實踐,包括度量模型和度量標準,其中部分後端組件最初來自 Grimoirebs。另一方面,OSS Compass 面向 GitHub、Gitee 等託管平臺上的所有開源項目開放。

LF CHAOSS 社區經理 Elizabeth Barron 發來祝賀。她表示,CHAOSS 的一些軟件項目可以從 GitHub、GitLab 或 Gitee 平臺上提取數據,但僅此而已。“我們沒有能力對我們的指標和評估模型進行大規模測試,而這正是 OSS Compass 的用武之地。OSS Compass 能夠對我們的評估模型進行實現,並測試模型的準確性。”

發佈會現場還邀請了開源中國 CTO 紅薯,開源雨林發起人、華爲工程師高琨,華爲產業發展專家馬全一,星策社區發起人譚中意,百度開源辦公室產品運營經理馬紅偉,TGO 鯤鵬會總經理楊攀進行圓桌對談,就當前開源社區評估和度量等話題展開討論。

2022 年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 《中國軟件名城管理辦法》與《中國軟件名園管理辦法》,用於規範和加強中國軟件名城、名園管理工作,發揮示範帶動效應,促進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其中,開源被列爲重要衡量因素。開源指南針 OSS Compass 旨在幫助開源生態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相信 OSS Compass 的問世,對於推動我國開源與軟件產業發展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郭曉光 ST01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