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餓了麼到店業務與高德合併的消息,也透露出阿里本地生活步入了“協同作戰”的更深階段。

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生活服務板塊下餓了麼到店業務(原“口碑”)將與高德合併,原到店業務負責人張亮將由向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CEO俞永福彙報,改爲向高德CEO劉振飛彙報。

截至發稿,餓了麼和高德方面對此暫無回應。但記者從知情人士瞭解到,上述調整從去年開始進行,目前已接近尾聲。

此前,在2021年的組織架構調整中,阿里曾將基於地理位置服務(LBS)的三大業務,即高德、餓了麼(本地生活)和飛豬,組成生活服務板塊,由阿里巴巴合夥人、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統一管理,向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彙報。

彼時“飛高了”完成板塊化整合,意味着阿里除電商以外的三大業務領域全部進入了板塊治理模式。這也意味着2013年阿里大規模拆分事業羣,推行“內部賽馬”模式的樹狀結構基本終結。

在“飛高了”板塊化整合過後,阿里CEO張勇曾表示,希望形成以餓了麼爲中心的“到家”和以高德爲中心的“目的地”業務相協同。

此次餓了麼到店業務與高德合併的消息,也透露出阿里本地生活步入了“協同作戰”的更深階段。

調整背後

阿里本地生活業務始於2008年收購口碑網,對本地生活的發展給足了流量、資金。2008年,阿里啓動雅虎中國與口碑網的整合工作,2009年,又將口碑網整體併入淘寶網。2011年到2015年間,口碑經歷停運,隨後在2015年6月整合進阿里和螞蟻金服合資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公司,並獲得支付寶首頁底部Tab標籤頁流量入口。

2018年,在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完成對餓了麼的全資收購後,阿里在當年10月將口碑與餓了麼合併,成立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意在通過到家與到店業務的重合與相互補充,做大餐飲市場、重新定義城市生活。

但阿里本地生活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相當激烈,隨着2021年10月12日起從支付寶首頁底部的Tab重新定位到口碑好店入口,口碑從集團流量扶持的重地“搬家”,餓了麼在市場份額競爭中與美團差距逐漸拉大,到店業務需要新的助推劑。

於是,在又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中,高德被拉入阿里本地生活版圖,其高流量及其可能帶來的目的地周邊交易成爲阿里“拯救”本地生活的又一次嘗試。2021年7月2日,阿里宣佈將基於地理位置服務,形成包括本地生活、高德和飛豬在內的生活服務板塊,由俞永福表集團分管該板塊,向張勇彙報。

如今,餓了麼到店業務與高德的合併,將“到店”業務由餓了麼轉向更接近“目的地”的高德,可以算是阿里本地生活版圖內部的又一次調整。

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對第一財經表示,餓了麼的到店業務在獨立場景下是很難做起來的,包括美團也在將到店業務“大衆點評”整合到美團app,創造更多消費場景。在口碑流量到店和高德流量到店存在業務重疊的情況下,將二者合併是合理的選擇。

未來走向

儘管沒有公開對此次調整做出回應,但餓了麼在2月21日最新發布的內部信中對內部經營情況進行了覆盤。在內部信中,餓了麼表示,87天的冬季行動(截至2月14日夜)順利結束,既定目標超額完成,同時團隊“指哪打哪,說到做到”的能力再一次進行了實踐檢驗。

內部信中還寫道:過去的一年,在我們共同明確“四橫四縱”的戰略下,專注技術能力和業務能力建設,專注用戶/商戶/騎手體驗和機制問題解決和優化,每天解bug。跟一年前的自己比,我們有較大進步,能夠看到用戶側/商戶側/履約側的反饋在變好,同時我們還有很多在路上的bug和問題/能力需要加快推進。

從上述言論來看,餓了麼對其過去一年“到家”外賣業務取得的業績表示肯定。

阿里本地生活仍在尋找最優解的路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將“到店”業務交給高德,意味着餓了麼將“輕裝上陣”,更聚焦在“到家”業務與美團的競爭中。內部信中提到,本地生活FY23年度績效評價和晉升將於2月22日啓動,晉升生效日將提前到每年4月1日,以此推動本地生活員工積極性。

而承接“到店”業務的高德也被寄予厚望,張勇曾在2021年8月的阿里巴巴季度財報會上表示:“希望2022財年中至少有1億名用戶在高德地圖內完成過基於目的地周邊各種服務的交易”。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2年度中國APP市場月活數據排行榜》顯示,2022年12月1-31日,高德地圖以超4.9億月活人數位列旅遊出行領域app月活榜首,超過美團和大衆點評3.1億和1.7億的月活人數。

“餓了麼到店業務和高德的合併也是阿里本地生活內部資源的整合,原來到店業務可能是燒錢虧損的,如今可能通過合併控制成本和虧損。”李成東說。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