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過去三年市場主體和個體工商戶的新增註冊量均在穩步增長,去年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新增註冊企業增速在20%以上……從企業註冊數據可洞察我國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動向。今年以來,開工率、辦公用品採購量等樣本數據也顯示,市場主體發展信心進一步恢復,復工復產快馬加鞭。

市場主體新增註冊量逐年增長

“就我們的觀察,在過去一兩個月內,有100-300平方米辦公面積租賃需求的初創型企業,成批量出現在北京科技創新行業聚集的商圈,如中關村、上地和望京區域。”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辦公樓市場負責人米陽告訴記者,在整體經濟和市場環境復甦的大基調上,很多有創業意願的機構和個人都將2023年視爲設立初創公司的一個很好的時間節點。

作爲國民經濟的細胞,新設企業是市場主體活力的象徵。

過去三年,我國市場主體新增註冊量逐年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我國新增市場主體分別爲2350餘萬家、2880餘萬家和2930餘萬家,同比增速分別爲21.95%、15.42%和1.53%。

與此同時,作爲市場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工商戶的新增註冊量也在穩定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新增註冊量分別同比增加13.0%、6.3%、1.6%至1869.6萬家、1987.4萬家、2018.6萬家。

值得一提的是,三年間,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個體工商戶在逐步增多,2020年有300多家,到了2022年,這一數據達到了1.5萬餘家。

數據增長的背後,離不開扶持政策的持續發力。尤其是2022年以來,以穩住經濟大盤一攬子措施及後續政策爲代表、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加碼。

“包括支持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實行減稅降費、加大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等。另外,國務院國資委也在推動央企落實面向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房租減免工作。”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些措施針對疫情衝擊下的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特別是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及時發力,對保民生、穩就業發揮了關鍵作用。

新興產業新增企業數增速更快

在全部市場主體新增註冊量逐年增加的同時,部分新興產業的企業新增註冊量增速更快。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環保節能、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新註冊企業合計258.6萬家。其中,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新註冊75.87萬家,同比2021年增加9%;數字經濟相關企業55.15萬家,同比2021年增加12.5%;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25.52萬家,同比增加38.06%;環保節能相關企業36.09萬家,較2021年同比增加33.9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