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爲常務董事、終端業務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重申華爲不造車,回應了外界對華爲造車和賽力斯合作的一些誤讀,且闡釋了華爲選擇當下造車模式的邏輯。

據IT之家瞭解,華爲汽車業務有三種模式:標準化的零部件模式、HI 模式(Huawei Inside 模式)與智選車模式。餘承東說,後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智選車模式由華爲主導、華爲參與最深、直接對產品成功負責;而 HI 模式則由車廠主導,華爲爲其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餘承東重申,“華爲沒有必要自己下場造車。”在他看來,車廠已經有造車能力,華爲不會再去建廠、買生產線,這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華爲沒有造車資質和造整車的人員,但能夠提供軟件、設計、體驗與質量管控。

“華爲沒有必要下場造車,問界就是華爲生態汽車,通過成立問界生態汽車聯盟,選擇少數幾家車企加入,強強聯合、共同開發,把體驗打造到極致,做好產品區隔,共同抓住汽車行業變革的時間窗口。”餘承東補充道,“華爲緊密合作的車企會在一兩年內率先走向盈利,並且會成爲中國盈利最好的車企之一。”

餘承東還回應了近期關於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的一些誤讀,並表示華爲對賽力斯的投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在增加,並強調在智選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與華爲合作最早、積累最深、產品型號最豐富的賽力斯。

談及市場競爭時,餘承東稱華爲主要致力於研發中高端產品,不會涉足 20 萬以下價格區間的市場,他希望未來華爲能夠和夥伴們一起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此外,餘承東提到,華爲車業務(BU)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的目標,需要幫助車企賣出 100 萬輛汽車。

餘承東認爲,未來中美汽車品牌的競爭核心在於汽車各個部件的智能化升級。他表示,未來 2-3 年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窗口期,華爲必須在這個時間窗口內緊抓機會。

餘承東強調,華爲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需要和夥伴們一起努力,成立生態聯盟是爲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他相信,和華爲合作最緊密的幾家車企將成爲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少數企業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