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汪荔誠

近期,多地密集出臺生育方面的政策,浙江震元、陽光乳業等嬰童概念股出現上漲,不少上市公司積極佈局相關業務。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疊加母嬰消費觀念升級,母嬰領域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

政策密集出臺

近日印發的《上海市母嬰設施建設和管理辦法》明確,經常有母嬰逗留的公共場所應當建設母嬰室,涵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機場、鐵路車站、醫療衛生機構、文化、體育活動場館等。

《哈爾濱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全市客流量較大的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公立醫院、大型商業中心、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按國家和省要求建設標準化母嬰設施。

育兒補貼成爲多地聚焦的一個重點。2月22日,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出爐。杭州今年將首次向同一對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戶籍登記在杭州的家庭發放育兒補助;擬向二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20000元。

瀋陽市人民政府2月18日印發的《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對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三個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三孩每月發放5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週歲止。

配租公共租賃住房成爲扶持的一個方面。瀋陽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實施方案提出,將落實支持多孩家庭購買自住住房的政策,對生育二孩、三孩未滿18週歲的居民家庭在瀋陽行政區域內已擁有2套住房的,可在瀋陽市限購區域內再購買1套新建商品住房。

多地出臺的政策還提及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佛山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將通過提供場地、減免租金、財政補貼等措施建設一批普惠性托育機構,研究制定普惠性托育機構認定和扶持辦法,成立市、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

浙江省金華市將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立以家庭照護、社區統籌、社會興辦、單位自建、幼兒園辦託班5種模式爲主,社區驛站等爲補充的“5+X”多元化托育服務體系。

“相比人工智能、醫美等科技含量較高行業,母嬰行業總體門檻略低,門類豐富,延伸的產品多元。”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德磊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長遠來看,母嬰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行業前景可期

母嬰行業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麗人麗妝2月22日在“上證e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推出愛貝萌等自有母嬰品牌,不斷加強在母嬰領域的佈局。

康芝藥業2月17日公告,公司與國際環球(印尼)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通過合作,讓康芝藥業旗下的優質母嬰健康產品和藥品“走出去”,同時讓印尼的商品和原料“走進來”,共同在海南自貿港享受更多開放紅利。

根據國金證券研報,短期有望直接受益的爲嬰幼兒相關產品,其中快消品獲益程度將強於耐用消費品,如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其次爲嬰幼兒服裝等,同時將帶動相關零售商提速發展,對大戶型住房的改善型需求亦將增多。中長期隨着新生兒年齡增長,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相應增多,兒童玩具、年輕消費者娛樂性消費等領域將獲益。

對於母嬰行業未來發展,阿拉小優董事長李茂銀表示,未來2-3年,母嬰渠道會成長出3-4個比較大的平臺,這3-4個平臺可能佔據母嬰線下零售超過60%的份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