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副主任翁傑明、趙世堂介紹“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提高核心競爭力——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談全面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希

新時代10年來,國資央企改革發展成效如何?改革攻堅怎樣乘勢而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國有企業肩負哪些新使命?國新辦23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一一回應。

國資央企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新時代10年,國資央企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國有企業和市場經濟更好地實現了融合,打造了一批現代新國企”……此次發佈會傳遞出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消息。

看運行——10年來,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31.4萬億元增長到81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3萬億元增長至2.6萬億元;2022年營收利潤率爲6.8%、提高1.8個百分點,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爲76.3萬元/人、增長84.2%。

看結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先後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資委新組建、接收13家企業,監管央企數量從116家調整至98家,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看創新——10年來,中央企業累計研發經費投入約6.2萬億元,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從高鐵飛馳、巨輪遠航,到“嫦娥”攬月、北斗組網,再到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項目驚豔亮相。

國資委主任張玉卓用“成果輝煌”“任重道遠”兩個詞來形容央企科技創新的成績與前景,強調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依然存在不小差距。“我們將準確把握中央企業在我國科技創新全局中的戰略地位,鞏固優勢、補上短板、緊跟前沿,着力打造創新型國有企業。”他說。

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近年來,國資央企涉深水區、啃硬骨頭,不斷將改革推向縱深,尤其是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現了“三個明顯成效”。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止境。下一步,國企改革如何發力?

“將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爲重點,乘勢而上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發佈會上說。

據他介紹,未來改革重點將放在三大領域——

一是加快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作用。“國資央企將持續用好重組整合這個重要抓手。”翁傑明說,未來這項工作將瞄準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注重堅持以市場化原則來推進。

二是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通過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3.8萬戶國有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加快形成。

據介紹,國資委將推動把三年行動中形成的成果固化下來,分層分類、動態優化國企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提升外部董事素質和履職能力,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三是加快健全有利於國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翁傑明表示,下一步將着力解決制約企業科技創新的機制、投入、人才、轉化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共建良好創新生態。

新徵程上突出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突出這個首要任務,國資委提出,要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目標,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兩大途徑”發力。

張玉卓具體解釋說,一方面要從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大關鍵領域下功夫,不斷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重點是優化佈局、調整結構,增強國企核心功能。

“要鞏固國有經濟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重要行業領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對創新能力體系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佈局,提升對公共服務體系的保障能力,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他說。

今年國資央企將聚焦科技自強、深化改革、優化佈局等重點,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上作出更大貢獻。

例如,在紮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方面,國資央企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聚焦國家重大項目等擴大有效投資,提振市場信心,優化經營策略,積極促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國資央企也將發力——全力推動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和增儲上產,推進油氣資源進口多元化,加大5G、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投入力度。

國資委副主任趙世堂表示,新時代新徵程,國資委將進一步指導央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做好重要能源資源產品保供穩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