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澎湃新聞從教育部獲悉,春季學期教育部正在部署開展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推動各地各高校搶抓春季開學後促就業工作關鍵期,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儘早就業。

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然而,去年秋季學期,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地方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有效時間縮短。

爲促進2023屆高校畢業生儘早就業,今年1-2月,教育部部署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寒假促就業“暖心行動”。寒假以來,各地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開展促就業“暖心行動”,搶抓春季招聘期,因地因校制宜,推出系列舉措,爲高校畢業生提供多樣化、暖心貼心的就業指導服務。

一方面,各地各高校充分用好部省校各級就業網絡平臺,多渠道收集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寒假期間持續向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崗位信息。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寒假期間推出10場次全國性專場招聘活動。截至2月19日,參會用人單位超過9900家,提供崗位信息55萬餘條。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組織開展了線上雙選會、“冬季招聘”系列活動等線上招聘活動。

另一方面,各地各高校以“雲指導”“雲直播”等形式爲畢業生提供生涯規劃、政策解讀、求職技能等實用性的指導服務。教育部持續推出“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截至2月19日,圍繞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求職技巧等主題先後播出19期,累計收看超7800萬人次。北京交通大學推出“暖心服務不斷線,線上線下不打烊”活動,寒假期間全時段爲畢業生求職就業保駕護航。南開大學持續爲畢業生提供簡歷製作、模擬面試等就業指導。山東大學依託學校就業信息系統,暢通“信息獲取-宣講洽談-在線簽約-材料打印”綠色通道,實現畢業生就業事項“一網通辦”。

此外,寒假期間,各地各高校持續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殘疾等重點羣體高校畢業生,認真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與困難學生開展結對幫扶。

隨着高校陸續開學,各地教育部門搶抓春季招聘關鍵時期,北京、河南、廣東、山東等地教育部門已相繼舉辦多場春季雙選會等線下招聘活動,促進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精準對接,助力高校畢業生儘早就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