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前副總裁朱民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進行視頻對話。

2月24日,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經濟重構中的財富管理態勢”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前副總裁朱民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進行了視頻對話。

“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好消息當然是中國的開放,(經濟)增長會回來的。這不僅對中國,對全球其他經濟體來說都是個好消息;壞消息方面,與通脹的戰鬥尚未結束,西方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很不尋常。我不確定中央銀行是否願意承擔將通貨膨脹率降至2%所需付出的代價。”邁克爾·斯賓塞在對話中表示。

朱民認爲,無論利率走高或走低,美國經濟今年都將明顯放緩。“你不知道美聯儲會做什麼。如果你不知道,我想美聯儲也不知道。所以這意味着美聯儲會採取隨機行動,徘徊於做或不做之間。”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美聯儲會做出各種嘗試,因此“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因爲美聯儲已經輸掉了比賽上半場;如果他們下半場也輸了,那將非常困難。”

在朱民看來,美聯儲當前的確面臨困境,若舉措太激進,只會將經濟推入衰退;若想着眼於供給側,那麼美聯儲需要進行更多的結構性改革。

對於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態勢,邁克爾·斯賓塞指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變化:在全球經濟中,我們不再擁有無限供應的新生生產力。“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屬於中等收入類別;而且他們沒有太多的剩餘勞動力可供應。中國和所有發達經濟體都在經歷老齡化,撫養比上升,勞動力下降。”

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迫在眉睫,邁克爾·斯賓塞認爲,最重要的是採取行動,嘗試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字技術在生產力方面的優勢。但在成功之前,經濟發展將步入一個新的十年,即漫長的緩慢增長時期。對投資者、企業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他們都需要更新自身的思維方式。

對於這一判斷,朱民表示認同:“我們將迎來一個低增長期。”他同時指出,這一低增長更多來自供給側的限制。“所以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隨着勞動力和人口的變化,影響會更大。”

我們該如何面對並最終走出低增長時期?邁克爾·斯賓塞認爲,目前在解決供給側問題方面,相關舉措仍不夠努力,需要進行更連貫和更積極的行動。例如,在能源轉型方面進行更多投資,推動生產力可持續增長和供應鏈多樣化,以應對多重衝擊。

此外,對於低收入的經濟體,需要給予更多扶持和重視。“如果是我來制定政策,第一步我將大幅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給他們擴張空間,不僅要投資,還要通過減輕一些可感知的風險,來吸引私營部門投資這些經濟體,使它們能夠應對挑戰、連接全球經濟並發展壯大,同時幫助解決我們的供給側問題,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