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英特爾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王銳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全球化逆風以及內部尖端製程等問題,英特爾正在進行轉型,陣痛是難免的。“對中國區來說,要把中國客戶的需求植入到總部的長期產品規劃中去,要把全球的資源利用起來。”

英特爾全球正在經歷艱難的轉型,中國區相對應的業務也受到一定波及。但王銳表示,中國區一直是領先英特爾全球增長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國區受到疫情一定影響,但相信今年需求會逐步恢復,繼續領先全球。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右一);英特爾公司企業事務部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周兵(左一)

兩年前,英特爾新任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後推動英特爾進行轉型,提出英特爾IDM2.0戰略,重啓製造產能擴張,對公司未來的芯片節點給出了更清晰的路線圖,此外,英特爾還計劃進入芯片代工領域,與臺積電和三星進行業務競爭。

在芯片工藝方面,英特爾提出四年五個節點,計劃在2025年再次引領行業,進入1.8納米時代。

“我們對IDM2.0的戰略深信不疑。我們有這個能力,這個世界上有這個能力的沒有幾家了,真的是‘大熊貓’了,一個手就能數出來。如果你有這樣的能力,你要想的就是如何把這個能力用起來。目前已經明顯看到‘四年五個節點’的進程了,Intel 7(7納米)已經是批量了,Intel 4(4納米)下半年就入場了,Intel 3(3納米)的進度也非常好。”王銳表示,接下來英特爾20A(2納米)、Intel 18A(1.8)納米就是業界領先的,“我們非常堅信,到2025年我們能夠重新回到領先地位。”

王銳表示,一家大公司轉型至少需要4-5年時間,蘋果、微軟和戴爾的轉型都需要小十年時間,英特爾在穩步推動轉型,之前很多東西說了不做,現在說到做到,很多項目延時都用天來計算。

隨着英特爾推進全球轉型,英特爾中國戰略也進入了2.0時代。英特爾中國要更好的整合全球的資源,更加標準、更加客戶化的去支持本地的運營,更加針對本土驅動的創新展開更深度的合作。

“英特爾中國佔全球從25%到接近30%的份額。作爲英特爾來說,這個市場給英特爾的反饋,對我們的路線圖,對我們的產品,對我們的解決方案,我們要把這個機制建立起來,能夠在英特爾全球整個規劃層面裏,變成一個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王銳表示,現在開始要把中國區的需求做進英特爾長期的規劃裏,跟客戶和合作夥伴一起打造最尖端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競爭力。

最近大火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對英特爾這類算力公司是很好的業務拉動。

王銳表示,ChatGPT對英特爾中國也是好事情,下一步跟中國客戶去共同研究如何去佈局,“我們跟百度、阿里都有非常深的合作,下一步算力如何幫助我們建立新的模式都是值得期待的。”

英特爾公司企業事務部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周兵也補充表示,中國“十四五”規劃提到數字經濟的核心部分要從2020年佔GDP的7.8%提升到2025年的10%。“這對數字設備的製造、數字設備的銷售、數字內容的加工和處理相關都是利好的,背後都是數字基礎設施。我們算下來它從7.8%提升到10%,五年時間要達到這個水平這就要求數字經濟核心部分必須要兩倍於GDP的增長。假如說今年中國GDP是增長5%,這部分就要增長10%,這是我們可以算出來的機會點。”

王銳透露,儘管英特爾目前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公司並沒有減少對英特爾中國投資,而且英特爾團隊正在進一步搭建以及推進跟客戶的合作,“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我相信我們在中國的投資會不斷深入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