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網

2月25日,由《財經》雜誌、《財經智庫》、財通匯聯合主辦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經濟重構中的財富管理態勢在北京通州舉行。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祕書長張倩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保險利差損失風險壓力正在上升。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進一步促進權益類投資的發展,是未來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選擇。

談到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張倩表示在保險業的大類資產配置中,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佔比,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債券投資中超七成是國債和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券中近九成是AAA級債券。作爲權益投資重要的風險收益來源,保險資金運用的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股爲主,偏好穩健成長的企業。

她表示,保險機構也充分認識到,在權益類投資中,高收益伴隨着高風險,需要持續提升投研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抓住複雜多變的價值型投資機會和結構性投資行情。

面對今年哪些海外資產會納入這些機構的資產配置範圍,和有怎樣投資機會的問題,她談到,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餘額增長分別爲24%、17%、7%,體現出保險機構對境外投資和全球配置的信心與堅持。目前,66%的保險公司和64%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看好港股市場發展,認爲互聯互通機制深化、中概股迴歸將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以下爲發言實錄:

張倩: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探討大類資產配置。我主要從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角度進行分享,供參考。

中國保險業經歷了幾次重要的發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開始,保險代理人銷售體系建設、中國入世、銀保渠道合作,促進了我國保險負債業務20年的高速增長。2003年,《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發佈,建立健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機制,促進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20年的長足發展。我國先後設立3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等方面逐步積累經驗,成爲了長期資金的核心管理人、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之一。

隨着保險負債業務和資金運用穩步發展,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聚焦服務保險資產管理的主責主業,圍繞保險機構和保險資金的交易對手、合作伙伴,搭建業務交流平臺,會員機構覆蓋保險資產管理、保險資金運用相關各類機構。協會設有公開市場與境外業務部、創新部、研究部等,開展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相關服務。協會和監管機構、交易所、市場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服務監管,服務會員。

目前,保險資金的大類資產配置呈現出兩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落實保險資產配置的四類監管政策,穩健投資。

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的發展,離不開四類重要的監管政策:

一是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政策。《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監發〔2014〕13號)將保險資產分爲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和其他金融資產,設置不同的監管監測比例要求。2021年,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範性文件的通知》(銀保監發〔2021〕47號),在保險大類資產監管政策中,增設投資於非標準化金融產品和不動產資產的比例管理要求,豐富資產類別,防範投資風險。

二是豐富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政策。20年來,各項監管政策先後出臺,使保險資金的權益類投資逐漸擴展到股票投資、股權投資、境外投資、創業板、優先股、科創板、滬港通、深港通、金融衍生品、證券出借、基礎設施公募REITs、資管產品、創投基金等。2019年,銀保監會印發《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暫行辦法》(銀保監發〔2019〕32號),促進保險資金加強大類資產配置和投資品種配置,防範保險的資產負債錯配風險。

三是強化投資管理能力的監管政策。例如,2018年出臺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保監會令〔2018〕1號)對保險資金相關的資產配置進行詳細規定,從策略、規劃、審批、授權、賬戶、模型、風控、內控、制度、管理、委託、評估等十幾個方面明確了資產配置的監管要求,推動市場機構健全公司治理,提升投資能力,防範業務風險。協會調研顯示,3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都設立了與資產配置相關的部門和崗位,190多家保險公司中超過7成的公司設置了獨立的投資管理部來承擔資產配置職能。

四是立足實踐的差異化監管政策。2020年,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0〕63號),根據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水平、財務狀況和風控能力,明確了八檔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促進保險公司自主決策、理性投資。與此類似的還有償付能力監管政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政策等,這些差異化監管政策與大類資產配置都密切相關。

第二個特點是,聚焦保險資金運用的四類資產配置,多元佈局。

目前,保險資產配置已經形成涵蓋傳統資產和另類資產、境內投資和境外投資的多元化配置格局。截至2022年末,我國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約25萬億元。債券投資10.3萬億元,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3.2萬億,銀行存款2.8萬億元。另類投資累計規模約6萬億元。

在保險業的大類資產配置中,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佔比,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債券投資中超七成是國債和金融債,公司信用類債券中近九成是AAA級債券。作爲權益投資重要的風險收益來源,保險資金運用的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股爲主,偏好穩健成長的企業。目前,保險資金持股比例超過10%的A股上市公司有30家左右,以商業銀行、實體經濟的行業龍頭企業爲主。

同時,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爲保險資金量身定製的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產品,直接服務於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發展等領域。銀行存款作爲保險資金運用的“避風港”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緩衝了部分市場波動帶來的衝擊。

多元佈局的大類資產配置爲保險資金帶來了相對穩定的收益。近10年來,保險資金的年均財務收益率爲5.3%,而且收益率的波動低於其他機構投資者。儘管去年受到疫情反覆、資本市場和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等因素的影響,保險資金仍然取得3.76%的財務收益率,守住了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目標。

主持人黃格非:有請各位專家談一下對中國權益類資產後續的走勢怎麼看?存在哪些趨勢性和結構性的機會?

應對利率中樞仍在下行的挑戰,持續提升投資能力。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保險利差損失風險壓力正在上升。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的利率水平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在我國境內,有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開始低於境內保險資金的負債成本。例如,過去三年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從3.7%降至3.3%,20年期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從4%降至3.3%,已經低於保險資金5%左右的負債成本。因此,進一步促進權益類投資的發展,是未來保險資金運用的必然選擇。

圍繞國家戰略和宏觀政策,適度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指出,要“提高各類養老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權益投資比例”。2022年,銀保監會多次支持鼓勵保險公司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今年2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制度和規則,有效補充我國上市公司標的,擴展市場選擇機會。協會近期面向33家保險資管公司和60多家保險公司開展的保險資產管理業投資者信心調查顯示,85%以上的保險機構對2023年A股市場持樂觀看法,對權益類投資的整體信心較爲充足。同時,保險機構也充分認識到,在權益類投資中,高收益伴隨着高風險,需要持續提升投研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發揮長期資本優勢,抓住複雜多變的價值型投資機會和結構性投資行情。

主持人黃格非:下一個問題我們想討論一下2023年有哪些另類資產或者海外資產會納入這些機構的資產配置範圍,有怎樣的投資機會?

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資產配置與再投資難度正在上升。目前,我國保險資金存在資產負債錯配,“長保短投”現象突出,特別是壽險資產負債的久期缺口超過5年,需要配置長期限資產縮小久期缺口。但是,以債券市場爲例,存量債券中剩餘期限10年以上的債券餘額佔比11.6%,期限在20年以上的佔比5%,找到與保險產品期限匹配的資產具有較高難度。考慮到我國每年有超過2萬億的新增保險資金和到期再投資資金亟待配置,篩選可投資產和可選項目的壓力和難度都在上升。

爲應對挑戰,保險機構將完善境外投資風險管理,堅持全球化資產配置策略。協會調研顯示,2019年至2021年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餘額增長分別爲24%、17%、7%,體現出保險機構對境外投資和全球配置的信心與堅持。66%的保險公司和64%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看好港股市場發展,認爲互聯互通機制深化、中概股迴歸將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同時,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對境外投資風險有深刻認識。在開展境外投資的保險機構中,目前有近一半的機構認爲無法實時或及時掌握境外投資項目所在地區信息,有三分之一的機構認爲難以全面、精準地識別境外投資特定項目的風險。因此,完善境外投資風險管理體系,調整大類資產配置和衍生品投資以對沖風險,走的出去,賺得回來,是大家共同探索的重點。

未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服務於保險資金大類資產配置,服務監管部門,助力行業機構,解決實際問題,爲低利率環境下的保險資金配置和穩健發展貢獻力量。歡迎大家充分地使用協會服務和金融機構服務!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