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全文如下。

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承擔着爲法治中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的光榮使命,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爲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提升法學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論支撐。

(二)工作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始終沿着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紮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堅持遵循法學學科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分類建設和管理法學院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規律,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推動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高質量發展。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法學院校區域佈局與學科專業佈局更加均衡,法學教育管理指導體制更加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重點領域人才短板加快補齊,法學理論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能力持續提高,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更加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到2035年,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相適應,建成一批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法學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法學專家學者,持續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構建起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內容科學、結構合理、系統完備、協同高效的法學教育體系和法學理論研究體系。

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四)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爲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佔領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陣地,教育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實踐者。充分發揮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院)及法治工作部門理論研究機構作用,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創性貢獻,不斷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深入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推動理論研究成果向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轉化。統籌整合研究力量和資源,積極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充分展現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全面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學專業核心必修課,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設相關必修、選修課程,與法治工作部門聯合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實踐相關課程,打造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門課程模塊,開展好面向全體學生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師資培訓。用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大事記》等讀物。

(五)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自覺強化黨的領導意識,健全黨領導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體制機制,將黨的領導貫徹到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全過程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引導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學理論工作者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着力培養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法學理論研究,深入學習把握黨領導法治建設的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經驗,教育引導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努力做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法學院校和科研院所黨組織要從嚴落實好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切實把好方向、管好陣地、建好隊伍。

(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講政治作爲根本要求,教育引導廣大法學教師和理論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法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入推進法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研究等人才培養各環節,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深刻把握新時代法學理論研究的政治性,自覺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建強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陣地。

三、改革完善法學院校體系

(七)優化法學院校發展佈局。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適應區域法治人才需求爲根本,調整優化法學院校區域佈局,統籌全國法學學科專業設置和學位授權點設置,推進法學教育區域均衡發展。完善法學教育准入制度,健全法學相關學科專業辦學質量預警機制,對辦學條件不足、師資水平持續低下、教育質量較差的院校暢通有序退出機制。建立法學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完善評估指標體系,在現有法學學科評估工作基礎上,按計劃開展高等學校法學本科教育教學評估,通過限期整改、撤銷等措施,優化法學學科專業佈局。加快“雙一流”建設,鼓勵法學院校突出特色,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積極支持西部地區法學院校發展,進一步優化法學學位授權點佈局,在招生規模、師資、經費、就業等方面加大政策傾斜力度,開展好全國法學教育東西對口支援,實現法學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八)完善法學院校管理指導體制。完善法學教育管理體制,加強中央依法治國辦對法學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加強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對高等學校法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推進法學院校改革發展,發揮好重點政法院校在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中的骨幹示範作用。法治工作部門要加大對法學院校支持力度,積極提供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做好法律職業和法學教育之間的有機銜接。發揮好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全國司法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專家委員會作用,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委員比例,優化人員組成,提高法學教育指導管理水平。

四、加快完善法學教育體系

(九)優化法學學科體系。完善法學學科專業體系,構建自主設置與引導設置相結合的學科專業建設新機制。立足中國實際,推進法理學、法律史等基礎學科以及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等更新學科內涵,更好融入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適應法治建設新要求,加強立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國家安全法學、區際法學等學科建設,加快發展社會治理法學、科技法學、數字法學、氣候法學、海洋法學等新興學科。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加強紀檢監察學、黨內法規學學科建設。推進法學和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統計學、管理學、人類學、網絡工程以及自然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培養高質量複合型法治人才。完善涉外法學相關學科專業設置,支持能夠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覈工作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一級學科或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支持具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等學校按程序自主設置國際法學相關二級學科,加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國際法、國別法的涉外法治緊缺人才。(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