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

港交所再啓主板上市規則改革,提升港股吸引力。

2月26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港交所將在3月份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港交所擬3月份修改主板上市規則

去年10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李家超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稱,將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競爭力,將修改主板上市規則,爲尚未達到利潤和交易要求的先進科技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與此同時,港交所刊發有關特專科技公司新上市規則的諮詢文件,建議擴大和完善相關現有上市制度,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2日在發表2023-2024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時表示,港交所將於今年第一季實施先進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寬發行人上市渠道。

2月26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對外透露最新進展,其表示港交所3月份將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有助香港在金融方面與大灣區聯通。

而港交所此前只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這一次改革意味着港交所向更多有潛力的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爲他們提供融資平臺。

截至目前,科技行業上市公司是港股市場最大的行業,醫療保健和信息科技行業合計佔香港市場總市值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儘管取得上述成就,但港股市場依然有其不完善之處,比如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數目和市值落後於美國及內地。所謂的特專科技行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雲端服務、人工智能;先進硬件包括機器人自動化、半導體、先進通信技術、電動及自動駕駛汽車、先進運輸技術、航天科技、先進製造業、量子科技、元宇宙等;先進材料,包括合成生物、智能玻璃、納米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包括:新能源生產、新儲能及傳輸技術、綠色技術;新食品及農業技術包括新食品科技、新農業科技。

數據統計顯示,美股特專科技發行人數目達到738家,截至2022年9月9日總市值達到85.4萬億港元,A股特專科技發行人數目爲451家,總市值15.3萬億港元,港股特專科技發行人數目僅99家,總市值3萬億港元。

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特專科技公司現時在香港上市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尚未達到主板資格測試的盈利、收益或現金流要求,且在估值方面難以達成共識。

原因在於,特專科技公司通常在發展初期的新市場經營業務,因此難以準確預測公司產品/服務的潛在市場規模,以及公司在滿足潛在市場需求方面成功的幾率有多大。此外,對於特專科技公司的產品/服務通常無需通過監管部門批准或者評估,因此缺乏有效的主管部門監管,存在監管風險。

對此,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建議,將特專科技公司分爲兩個類別:

一是旗下特專科技產品已實現有意義的商業化(以其收益達到某最低門檻證明)的公司(簡稱“已商業化公司”);

二是,主要從事研發以將特專科技產品商業或仍未達到最低收益門檻的公司(簡稱“未商業化公司”)。

對於特專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的規定則是,上市後自由流通量至少達到6億港元,披露的資料包括首次公開招股前資料、商業化現況及前景以及適當的示警聲明。

首次公開招股後的規定是,對控股股東、關鍵人士等施行首次公開招股後禁售期的限制。對未商業化公司施加額外持續責任,包括中期報告及年報中額外披露發行人達到商業化收益門檻的進展等。

提升香港股市吸引力

衆所周知,2018年4月修改後的《上市規則》增設生物科技章節後,造就了香港的醫療保健融資生態圈。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認爲,這次增設特專科技的新規定後,有助於推動區內以至於其他地方在這五個前沿行業的人才和投資金額增長。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稱,在制定有關建議時,考慮到特專科技公司特點,尤其是科技在有關公司業務上扮演了獨特的角色,以及相當於其他上市申請人,這些公司的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相信建議中的規定可以在各方面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既能維持市場質素,也能建立具有商業可行性的上市平臺,配合新一代領先企業的集資需求。

相比美股和A股,港交所近兩年來不僅面臨來自外界的競爭壓力,還有自身業績的下滑壓力,因此改革的動力尤其強烈。

除了對主板上市規則進行改革外,港交所亦將於今年內就GEM(創業板)提出具體改革建議,並諮詢持份者。

對此,歐冠升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改革是最近被強調的一個話題,我們應該確保能夠爲所有參與者、中小型公司創造(融資)機會,他們都應該從市場機會中受益。但創業板改革是一個很困難很複雜的問題,特別是上市委員會也一直在研究這個難題,我們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更具流動性的市場。”

另據許正宇表示,要提升香港股市的吸引力,除了便利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亦要加強綠色金融科技,預算案提出要舉辦國際綠色科技周,會與創新及科技局商討細節。

據悉,港交所在去年10月推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市場Core Climate,爲香港的碳市場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港交所一直致力提升 ESG 管治及披露和提供相關投資機遇, Core Climate 透過提供一個高效而透明的碳信用產品及其他綠色金融工具交易平臺,是我們在這一進程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Core Climate 推出短短一個月內,已有約40萬噸的中國及全球碳信用產品於平臺上買賣,成爲了亞洲最活躍的自願碳市場之一。我們亦透過旗下ESG資源平臺 ESG Academy繼續推動市場教育,就着ESG彙報及最佳常規事宜提供相關信息和指引,爲上市公司及業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及指導。”歐冠升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