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評論員 胥帥

上週,證監會提出要對“僞市值管理”從嚴監管,精準打擊。“僞市值管理”和“市值管理”不同,前者的實質不是“管理”,而是操縱上市公司股價的違法違規行爲。

“市值管理”的核心是挖掘體現上市公司真正價值的信息,市場給予一個相契合的資產估值。這些信息一般是潛藏在財報裏,容易被忽略的價值信息,比如管理層資歷水平、前五大客戶之外的主要客戶、產量推算產能利用率、銷量反映產品景氣度、在建工程測算擴產進度、負債分類背後的資產狀況、預付款和應收款代表的議價地位。除開財務價值硬指標之外,還有企業軟特質,諸如ESG的社會責任、企業家對市場的判斷、企業文化,等等。“僞市值管理”實質上是運用旁門左道,或靠內幕信息“竊取”以搶“帽子”,或內外勾結,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和場內資金“共謀”,控盤股價做局,或故意蹭熱點、造概念,利用非官方指定信息披露平臺散佈信息,誘導資金炒作。

由於龐大的利益,“僞市值管理”逐漸規模化、體系化以及專業化,成爲一道膿瘡,扭曲了資本市場市場化定價,荼毒健康的資本市場生態。

要徹底祛除膿瘡,監管動作勢必規模化和體系化,對參與配合“僞市值管理”違法違規行爲的上中下游全面調查,嚴肅懲處相關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私募機構及從業人員、配資中介、專業操盤手等。

過往資產重組的內幕信息泄漏或者內幕交易,監管和懲治重點是內幕信息泄漏相關主體,主要是接觸內幕信息的上市公司單點人員。打擊“僞市值管理”全產業鏈條不是單點,而是在上市公司相關主體之外,涉及到買方賣方各類投資機構、草根調研投資者等。

同操縱證券市場的量刑標準清晰不同,“僞市值管理”行爲判定缺乏明確統一標準。主體層次多樣,信息鏈條複雜,行爲認定模糊這一特點也構成打擊僞市值管理的難點,既要精準打擊,又不能誤傷好人。資本市場進入註冊制時代,隨着上市公司數量增多,信息處理呈幾何級增長,既要治理亂象,也要嚴把證據關,給“僞市值管理”執法帶來挑戰。

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首先是要將“僞市值管理”防火牆前移,更加細化準則以約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重點監測調查蹭概念、造概念的行爲和大股東、董監高重合的減持期。“僞市值管理”產業鏈條中,上市公司選擇性披露,蹭熱點吸引資金關注度的作用最大。特別是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和投資者互通的渠道增多,一些不爲人關注的信息“角落”就容易成爲“搶帽子”的溫牀。因此,應建立信披內容真實性的事後追查和追責機制,強化對不實信披、失實信披的懲戒力度,治污要治源。

其次是利用大數據計劃跟蹤股價的偏離值幅度、交易金額、交易量、資金流向,建立僞市值管理系統的預警機制。葉飛的“僞市值管理”案例提供了一層思考,即僞市值管理行爲更容易發生在流通盤小和市值小的上市企業。這類企業在股價拉抬期之前會經歷振幅小、波動小、單日成交量小的階段。股價拉抬後又會出現成交金額暴增,振幅增大的技術痕跡,期間會有上市公司配合發佈利好消息,現象前後的行爲因果性較爲明顯。

再者是密切關注股吧、三方投顧公衆號信息發佈主體,對涉及上市公司關鍵信息、影響股價異常的行爲要關注。同時要建立常態機制,覈查股東賬冊,穿透股東賬戶與上述信息羣體的關聯。

建立衆多關聯“馬甲”控制流通盤,再組織羣體在其他非官方信披平臺散佈信息。如果既是股東,又是信息發佈者,對這類羣體就要高度重視,特別是涉及上市公司人員參與的“唱多做多”行爲。

總之,“僞市值管理”的打擊舉措要嚴格以證監會提出的“三條紅線”爲基本標準,嚴禁操縱上市公司信息,嚴禁進行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謀取非法利益。這同時也需要上市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控制,建立健全防範“僞市值管理”的工作機制,同時審慎選擇業務合作對象,主動遠離從事“僞市值管理”的不良機構和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