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2月26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提出九週年。九年裏,京津冀三省市鐵路營業里程達10933公里,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成型。

在專家看來,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基本在“一條線”上不同,京津冀地區是以北京爲中心,未來可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場地設施在京津冀更加均勻分佈,同時將軌道交通延展過去,持續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新動能、新支點。

主骨架成型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九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主骨架已經形成。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鐵路營業里程達10933公里,其中高鐵2575公里,實現鐵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全覆蓋,高鐵覆蓋京津冀所有地級市,同時,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其中,在河北方面,河北省通車裏程達到8243公里,位居全國第2位,實現市市通高鐵,省會石家莊到北京1小時通達,石家莊與廊坊、承德高鐵直達。在天津方面,截至目前,天津市高鐵城際里程達到410公里,鐵路總里程1468公里,路網密度全國第一,初步實現京津雄0.5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時通達。

從線路上看,2015年12月,津保鐵路建成投運,河北省中南部地區與津唐秦等區域實現“快速牽手”;2019年12月,京張高鐵建成通車;2020年12月,京雄城際投運;2022年末,在京津、京滬、津保、津秦等高鐵城際基礎上,天津市新開通京唐、京濱城際北段;不久前,京濱城際北辰至濱海新區段、津濰高鐵天津段兩條“重磅級”高鐵也同步開工建設。

“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不斷推進,目前,區域內多條高鐵線路開通運營,並與既有京滬、京廣、石太高鐵共同形成了京津冀連接東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港澳地區的高鐵通道主骨架。

“無論是軌道里程還是運行效果,信息、人員、物流等方面的流動都通過這些軌道獲得了顯著的效益。”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孫立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成績是顯而易見的。”

緊鑼密鼓“填肉”

2023年,“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仍在不斷推進。在天津方面,2023年,津興城際鐵路將建成通車,打通京津間第四條高鐵通道。“4條高鐵通道功能互補、合理分工,將進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楊樹海曾公開介紹,“我們將通過促進交通與產業的融合,助力京津冀鐵路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天津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河北方面,平谷線則是京津冀發展中的一大焦點。據悉,平谷線西起北京市CBD區域,經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市,一直抵達北京市的平谷區,線路全長81.2公里,其中三河境內30公里,設有燕郊、神威大街、潮白大街、高樓、齊心莊5座車站和一個車輛基地。

作爲北京首條跨省市地鐵,平谷線建成後,將實現兩地軌道交通快速互聯互通,大大增加北京城市副中心對廊坊北三縣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2021年平谷線正式開工,2022年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批,整體工程進展順利,2022年底潮白大街站主體建築已經順利封頂。據悉,2023年廊坊三河將全力推進平谷線工程建設,力爭神威大街站和潮白大街站土建工程全部完成,剩餘車站和區間工程全面動工,確保2025年全線通車。

“平谷線既會是人流集中線路,也將是商流集中的線路。”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指出,“未來,它將減輕現在軌道運輸主要線路的負擔,逐漸成爲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又一主動脈。”

服務也是主題

“架骨填肉”之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還有哪些發力點?

“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容易形成互動與互補。而京津冀地區不太相同,物流、信息流以北京爲中心向外輻射,人才、投資又向內聚攏。”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傑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建議下一步可進一步加大協同性、融合性、有效性、生態性,加快數字化轉型,持續探索、創新‘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體系性、系統化建設。”洪濤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這可以以雄安新區作爲“突破口”。

同時,孫立也指出,建議進一步加速、持續在雄安新區佈局重大項目。“例如讓雄安新區承接類似北京冬奧會等這樣的重大項目,讓重大基礎設施、場地設施在京津冀更加均勻地分佈,如此,軌道上的京津冀就有更多發展想象空間。”孫立表示。

此外,孫立認爲,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目前的疏解以政策和產業爲主,下一步如想進一步發揮軌道交通作用,建議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地區在服務配套,尤其是服務意識等方面可以按照首都標準同步推進,這才能更好地形成吸引力,從而進一步爲承接非首都功能提供支撐”。

在服務方面,孫立建議可以借鑑東京的做法。“東京和周邊城市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每站都停’和‘大站快車’兩種模式的配合促成更加有利於雙重生活的軌道交通,讓乘客的生活更加方便,這是在軌道交通本身上的一個可發展方向。”孫立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