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多地正加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月25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發佈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春筍行動”,將設立每年10億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同時分別給予新入選的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000萬元和300萬元獎勵。同日,寧夏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新思路”、搶佔“新賽道”、激發“新動能”。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民營經濟是改革創新的主陣地、就業創業的主渠道,提高民營企業市場活力對經濟復甦意義重大。各地促發展舉措釋放了穩經濟信號,但在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問題的各項規定上還需進一步細化。

真金白銀

天津市濱海新區發佈的“春筍行動”,從強化環境支持體系、構建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25條舉措,增強民營市場主體發展信心,促進民營企業數量規模不斷增長。

資金扶持是天津本輪政策最大的亮點。

除前述10億元專項資金和獲獎獎勵外,還有對企業升級的各項支持,如強調做大做優龍頭企業,對新入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且總部註冊在新區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新入選天津市民營企業“健康成長工程”榜單的企業,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的支持獎勵等。

優化營商環境則是天津濱海新區和寧夏本輪舉措的共同點。

天津濱海新區提出,建立健全“項目管家”“企業服務員”制度,加強柔性執法監管,做到“無事不擾、有事服務”等。寧夏強調迭代升級“放管服”改革,壓減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打破部門行政和數據壁壘,變“羣衆跑腿”爲“數據跑路”,變政府部門“端菜”爲企業“點菜”,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爲何各地如此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高新技術產業分會常務副祕書長蔣碩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具有“56789”的特徵,即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總值佔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超過80%,企業數量佔比超過90%,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特別是今年,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推動經濟復甦的意義更加重大。”蔣碩表示。

消除壁壘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準入方面,天津和寧夏皆提到要打破准入門檻的問題。

寧夏提出,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影響平等准入壁壘。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約束干預市場行爲。天津則在領域上進行了細化,提出“破除對民營企業的各種隱性壁壘,支持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

“政府採購的招標一般不會對企業所有制作出規定,但偏向國企是其隱性的規則。這種隱性壁壘,破除的難度較大。”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唐大傑建議,應該增加政府採購中的透明度,招標過程完全公開,接受媒體和公衆的監督。

在政府招投標外,唐大傑還透露了其他領域存在的民營企業准入門檻。

“在有關國計民生、國家重大戰略的項目中,民營企業往往缺位。”他解釋道,“首先,以往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主要由國企參與,是計劃經濟下的慣性壟斷造成的,這種慣性導致民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缺乏人才和技術積累,即使允許准入也有很大難度。比如城市的水務企業,這在很多國家已經有很成熟的民營模式,但在我國卻是一塊很難切得動的蛋糕。其次,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以往除了壟斷性之外,還存在安全性壁壘。因爲國家安全、戰略需求與保護股東利益的邊界很模糊,限制和壁壘是常態,開放准入則是例外。”

在唐大傑看來,此次各地強調打破准入門檻的舉措釋放了積極信號,但在針對一些隱形壁壘的規定上,還需進一步精準發力。

提振消費

“目前,民營經濟的發展仍面臨一些痛點。”唐大傑指出,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具體到企業,是訂單減少、收入和效益相應有所下降,存在人力資源供給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市場營銷模式轉型等暫時性困難。“政府主導的創投、環保、扶貧、紓困基金數量不少。但若要產生最大的效果,除了各級政府需要儘快推動政策落實、資金到位,還需要更加精細化、精準化對企業的扶持;同時,企業也需要進一步進行積極創新、探索新模式、新路徑,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合力,加速民營經濟發展。”

事實上,就唐大傑提到的消費問題,各地近期都在發力促消費。如北京市商務局2月24日印發關於發放“京彩·綠色”消費券的通知,今年3-12月,北京將結合傳統節假日等重要促消費時間節點,面向在京消費者發放一批“京彩·綠色”消費券,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綠色智能商品,每人每次最多可領取五張共1600元消費券,可以購買手機、筆記本電腦、無人機等55類商品。近日,市商務局對2023年度“京彩·綠色”參與企業進行了公開徵集。

另一方面,唐大傑指出,近幾年政府注重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市場化、法治化水平。但在財產保護、知識產權保護、部分產業准入、創新機制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間。以知識產權爲例,2022年檢察機關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3萬人,民營企業的維權意識相對淡薄,而知識產權維權成本高,給其知識產權保護帶來困難。

“2022年12月15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營企業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唐大傑稱,這些論述回應了社會關切,有助於穩定預期、提振信心,不過具體細則需進一步細化。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陸珊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