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彭衍菘

近日,國家電網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日前正式開工建設。據悉,這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計劃2025年建成投運。

今年以來,多地密集開工特高壓項目,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中信證券預計,電網板塊2023年一季度將受益政策頻發與高彈性釋放。利好信號釋放下,特高壓板塊上週表現活躍,三變科技大漲近50%,金冠電氣等漲超20%。

“新能源+”模式下,特高壓迎投資建設高峯。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特高壓項目有利於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有利於減少電力資源在本地浪費的情況,在清潔能源消納、強化網架結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建設的大背景下,多地加快開工建設特高壓項目。

2月16日,我國首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特高壓工程開建,建成後,每年可向華中地區輸送來自川藏高原的清潔電能近400億千瓦時。日前舉行的2023年能源工作會議和國家電網2023年工作會議中已提及將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張北-勝利、川渝特高壓工程以及隴東-山東、寧夏-湖南等項目納入重點推進名單,2023年-2024年本輪特高壓建設有望迎來第一階段的密集覈准、招標期。

根據國網規劃,2023年預計覈准“5直2交”,開工“6直2交”,特高壓直流開工規模爲歷史最高值。一系列工程緊鑼密鼓開工,將帶動特高壓線路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結合本輪直流工程爲主的特點,2023年-2024年有望釋放特高壓投資約1500億元至1600億元。特高壓建設經歷了2022年的放緩後,有望在2023年迎來提速。

千億元投資規模的釋放,也爲上市公司更好參與特高壓項目建設提供了契機。特變電工官網顯示,公司產品應用於向家壩-上海、雲南-廣東、晉東南-南陽-荊門、淮南-浙北-上海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在我國特高壓交流工程領域承擔了30%的主設備供貨任務。

作爲特高壓輸電設備的主流供應商之一,中天科技近三年共計有10餘項新技術、新產品通過評估躋身國網新技術推廣目錄,在我國10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皖電東送淮南-南京-上海項目,採用鋁合金芯鋁絞線節能導線,帶來傳輸損耗更低的解決方案。

思源電氣曾表示,下屬多家子公司參與了“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產品均已先後交付並投入使用。

同時,在今年特高壓投資加速的背景下,一些高壁壘細分市場有望實現快速增長。以特高壓項目中的避雷器爲例,有研報稱,避雷器行業中,原材料配方Know-How顯著,尤其是特高壓市場目前只有4家廠商具備供應資質,避雷器平均毛利率超40%,其中特高壓相關的毛利率可超60%。

在一些地區,特高壓工程有望爲當地擴大有效需求帶來增量。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在國家級特高壓項目建設帶動下,我國特高壓產業鏈蓬勃發展。國內企業已能自主提供三大特高壓實驗工程所需幾乎全部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1%,而工程國產化率則高達95%。近年來特高壓產業鏈技術進步迅猛,科研實力飆升,包括特高壓絕緣子等諸多世界技術難題已被攻破。

祁海珅表示,目前來說,特高壓線路建設與改造正加快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應用,對於一些大數據、物聯網等方面的新技術的應用比較迫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