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苗藝偉

在市場化和金融嚴監管之下,支付行業牌照的優勝劣汰仍在加速。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從央行獲悉,2023年以來,已有8家支付機構牌照被註銷,截至2月末,央行官網僅剩支付機構196家,首次跌破200大關。而此前2022年全年,央行註銷了23家支付機構,創歷年最高記錄。

具體來看,今年1月內,供銷中百支付有限公司、成都支付通新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江蘇大賀會支付商務服務、北京恆達新源支付有限公司4家支付機構未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續展申請,不再續展而註銷。此外,另一家支付公司——騰付通註銷原因則是被央行“中止審查”一年多後,決定“不予續展”

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更新的已註銷許可機構名單顯示,江蘇飛銀商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百聯優力(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和山東銀利支付服務有限公司的支付業務許可證被正式註銷,註銷原因均爲“不予續展”。

其中,“騰付通”和“百聯優力”兩家支付機構的註銷讓業內頗爲唏噓。

騰付通曾是業內知名的收單機構,其牌照類型包括了珍貴的互聯網支付、全國銀行卡收單業務,母公司爲曾經的上市公司騰邦國際2020年12月,騰付通曾因違反反洗錢、銀行卡收單等管理規定,合計被罰款632萬元,隨後,其支付牌照也被央行“中止審查”。

2021年,騰付通逐步清理相關違規存量業務後,業務便急轉直下面對經營不善、壞賬不斷增加,騰付通的麻煩接踵而至,202210月,騰付通的被執行金額已經超過5億元。目前,騰付通已經處於“破產申請審查”階段。

同樣,百聯優力的牌照業務類型也是互聯網支付,但2022年11月,百聯優力因未落實防範電信詐騙風險相關要求、未落實商戶實名制管理等要求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警告,沒收違法所得3092萬元,並處罰款3396萬元,罰沒合計6489萬元,是2022年內央行開出的“天價罰單”之一。

除了淘汰上述8家支付機構外,2022年至今,多家支付牌照也正通過市場化加速易手,進行支付資源優化整合。

2022年6月份,小商品城發佈關於擬收購浙江海爾網絡100%股權的進展公告稱,批覆同意快捷通現有實際控制人海爾金控將所持海爾網絡100%股權轉讓給小商品城。由義烏小商品城打造的支付平臺——義支付(英文名稱:Yiwu Pay)正式上線,服務於義烏的外貿出口。

2022年內,銀聯商務也已經掛牌轉讓旗下五張支付牌照的股權,尋求合規經營,分別是:2022年3月,掛牌轉讓旗下的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的40%股權;2022年7月,掛牌轉讓旗下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100%股權;2022年8月,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正尋求轉讓90%的股權;2022年10月,掛牌轉讓中金支付90.01%股權和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的100%股權。

202212月,擁有互聯網支付機資質的邦付寶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尋求轉讓100%股權,但並並未披露具體交易價格。

面對支付行業優勝劣汰的逐漸加速,信用卡資深研究人士董崢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在中國支付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亂象叢生,包括很多支付企業從事違法違規經營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佔挪用商戶結算資金商戶的收單機具套碼跳碼現象猖獗,甚至不乏墮落成爲違法犯罪的幫兇,屢次遭到監管部門的懲處央行也依法對多起支付行業的違法違規現象進行了大力整頓,取締違法違規企業的持牌資質,從根本上斬斷了一些中小支付企業的“非法財路”。

他表示,無論是主動退出,還是被監管處罰,退出市場都是無奈,更是必然的選擇。現存的196張支付牌照仍然還是太多,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仍然會繼續洗牌,還會有一大批持牌企業陸續退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