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間,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被市場稱爲“厲股份”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逝世,享年92歲。

北京大學官網公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原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著名經濟學家、傑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2月27日19點31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北京大學已成立治喪工作組,開展相關工作。全校師生沉痛悼念厲以寧先生。

作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厲以寧最早提出了股份制改革,並主持起草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可謂是我國資本市場重要理論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

“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雙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另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下稱“光華管理學院”)官網資料如是寫道。

光華管理學院刊文顯示,厲以寧曾指出,證券界和經濟學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通過以後,把股份制改革的深化作爲新的研究課題,目標是如何把數額巨大的非流通股轉爲流通股,這被證券界和經濟學界稱爲“中國股份制第二次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是在1998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高票通過的。中國股份制的第二次改革接着就展開了。

“中國股份制的第二次改革是如何把國有大企業的非流通股變爲流通股。具體的做法是:非流通股持有者應該給流通股持有者一定的補償,以取得流通股持有者同意將非流通股轉爲流通股。” 厲以寧說。

厲以寧生前是光華管理學院的創始院長、名譽院長。光華管理學院官網資料顯示,厲以寧,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教授於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光華管理學院官網資料顯示,在理論研究方面,厲以寧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並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

對於厲以寧的去世,國內不少經濟學家紛紛發文表示悼念。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姝威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悼念厲以寧教授。

劉姝威這樣寫道:陳岱孫教授和厲以寧教授是改變我命運的恩師!1981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大學見到厲老師,此後,他一直指導我的研究工作。1984年我成爲陳老和厲老師的學生。沒有兩位恩師的指導,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厲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1997年陳老去世時,我失聲痛哭!今天我又失去一位恩師!陳老和厲老師的在天之靈會看到學生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教導和期望,學生們的成就是他們永遠的豐碑!

一位多次獲得新財富獎項的券商首席經濟學家在微信朋友圈表示:“厲以寧教授這代學者有兩大貢獻,一是在國內普及現代經濟學教育,比如他和秦宛順編寫的《現代西方經濟學概論》,影響了應該是比我更早一代的經濟學學生;二是倡導市場化常識,吳市場、厲股份等說法即源於此。現在一般人都能理解無論國有還是民營,通過股份制來組織產權形式是高效也基本上是唯一能成立的方式,但當時提這一點還是有很大爭議的。”

經濟學家,原美的集團等企業獨立董事、曾任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的管清友,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悼念稱:“厲以寧先生逝世,一個時代的背影。”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