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特約評論員 熊錦秋

近日,證監會官網公示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6178號建議的答覆,重申了對於嚴厲打擊資本市場存在的研究報告以風水盲測股市動向亂象的態度,並表示會持續多措並舉予以打擊。筆者認爲,證券投資是門科學而非玄學,分析師故弄玄虛或會敗壞市場發展環境。

按規定,證券分析人員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勤勉、審慎地爲客戶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應當具有合理的依據。現實中,部分證券分析師利用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等理論對證券及證券市場走勢進行分析,比如此前某券商投顧將股票根據五行(金木水火土)屬性分類進行分析並預測2022年走勢,證監部門認爲投資建議不具有合理依據,違反了上述規定。

按中證協相關規定,證券分析師製作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應當基於認真審慎的工作態度、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分析邏輯得出研究結論。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等理論,在合適的領域或許有用,但以這些理論來預測證券走勢,並非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

證券投資是門科學而非玄學,決定證券走勢的核心,就是價值規律,也即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是市場經濟的永恆規律,猶如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一般。要預測證券價格,就要看其價值如何變動。

而決定證券價值的基礎,就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的,又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科技發展水平、行業發展政策、公司治理水平、公司人才儲備等衆多因素。然而,即便同在一個股市大環境,同在一個行業,有些公司股票會上漲,有些則會下跌;同一個行業的不同上市公司,有些公司可能因行業某個發展政策而受益,有些則可能相反。

用玄學研究預測證券走勢,證券分析師淪爲算命先生,顯然屬於誤入歧途,或者說是走了旁門左道。證券投資分析作爲一門科學,需要分析影響證券價值的諸多因素,誰掌握的基礎信息越多、越準確,邏輯分析更科學,那麼誰就對證券價值的分析更靠譜,預測未來的價格波動準確度更高、成功概率更大。

全面實行註冊制的時代,證券數量會越來越多,雖然進場資金也在增加,但大盤要出現以前的大漲大跌或許可能性較小,然而在波瀾不驚的大盤環境下,基於價值規律,有些證券仍會大漲,有些則會大跌甚至退市。證券投資分析,關鍵還是要落實落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搞迷信玄學那一套,分析報告的受衆被歪理邪說洗腦,在證券市場進行撞大運投資,純屬誤人子弟,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的素質下降,也將拉低證券市場發展的層次。

要防止陰陽五行八卦盲測股市的分析報告出爐,證券公司等應當建立健全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前的質量控制機制,由署名證券分析師之外的證券分析師或者專職質量審覈人員進行質量審覈,重點關注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的專業性和審慎性,要加強流程管理和內部控制。中證協要引導證券分析師聚焦經濟金融形勢、資本市場和行業發展等研究,客觀、專業、審慎發表研究觀點,要在市場傳遞正能量。

證監部門對於證券分析師違法違規的,可採取責令改正、責令暫停發佈證券研究報告、責令處分有關人員等監管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予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要以零容忍態度嚴管重罰,整肅證券分析行業發展環境。

值得進一步反思的是,爲何市場會出現以五行風水等預測股市的行爲?在筆者看來,其滋生土壤正是當前的二級市場。一些毫無價值的“妖股”、概念股無厘頭暴漲,決定其上漲的並非價值規律,而是虛無縹緲的概念題材,甚至無需任何素材單憑資金幹炒,市場板塊效應極度明顯,有了龍頭暴漲示範,同行業個股業跟着雞犬升天,這就讓五行風水、玄學有了用武之地。由此看來,證監部門也應注意加強對二級市場監管,整治題材概念板塊炒作之風,讓價值規律充分顯示作用,這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