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莉

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上週漲超64%,在連續七週下行後開啓強勁反彈,並創下有史以來第二大單週漲幅紀錄。與此同時,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則延續下滑態勢。業內人士表示,航運市場的週期性和波動性,會加大相關企業經營風險。爲進一步服務我國海運業發展,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集裝箱運力期貨品種等宜早日推出。

BDI止跌回升

近日,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在一度跌破600點後大舉反彈。2月24日,BDI上漲至883點,創一個多月來新高,上週漲幅超64%。該漲幅是2020年6月中旬以來的最大周漲幅,終結了連續七週的跌勢,同時創下有史以來第二大單週漲幅紀錄。

此輪BDI大幅反彈,市場人士認爲,由於中國市場復甦預期較好,市場憧憬原材料需求增加,將拉動國際幹散貨運需求。中銀證券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王靖添認爲:“工業經濟恢復帶動幹散貨運需求逐步回暖,BDI見底回升。”王靖添表示,國際幹散貨運市場通常存在較強的季節性,通常1-2月受國內春節假期影響,市場整體表現爲淡季,隨着假期後國內逐步復工復產,大宗幹散貨前期庫存在不斷去化後,補庫有望拉動大宗商品貿易需求逐步回升。

與之相對應的是,2月24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降4.9%至946.68點,延續下滑的態勢;細分航線運價均顯著下跌,美西和美東運價分別環比下跌4.6%和6.3%;歐線運價環比下跌4.6%,基本回到2020年同期的水平。

對於兩種海運指數近期截然不同的表現,銀河期貨大宗商品研究所副所長蔣洪豔分析:“與國際幹散貨運輸的行業格局不同,中國是集裝箱海運市場的主要出口國,而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則是集裝箱海運的進口國,集裝箱海運市場的景氣度和歐美國家的進口需求息息相關。中國經濟復甦預期有望提振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但歐美國家持續加息帶來的需求走弱將對集裝箱運輸市場產生壓制。”

集裝箱運價或持續下跌

對於未來海運市場景氣度是否回升,廣州金控期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程小勇認爲,該市場存在一定的回升空間,但回升力度並不大。“中國經濟復甦是大概率事件,導致商品等進口需求回暖,而海外經濟體大概率處於下行週期,關鍵是能否避免陷入衰退。”

因而,市場認爲全球海運市場將出現明顯分化。王靖添表示:“當前國內經濟穩增長力度持續加碼,預計二季度我國大宗幹散貨需求呈現階段性回升,BDI有望重抬升勢。”

海通期貨航運分析師王克強認爲,儘管中國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港口吞吐量有所回升,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海外需求,集裝箱運價或持續下跌。“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美國通脹韌性猶存,雖然零售數據表現強勁,但是以集裝箱運輸爲主的耐用品依然深陷結構性庫存過剩的矛盾中。”此外,他認爲,還需要持續關注美國加息路徑的變化和庫存週期各階段的轉變節點。

紐約航運交易所首席執行官戈登·唐斯表示,全球航運的現狀很明顯已經正常化或正在正常化。“最近海運公司開始減少運行數量以合理化運力,但風險猶存,短期內如果出現瓶頸風險或者供應短缺,很可能導致運費再次飆升。”

市場呼喚航運衍生品

業內人士表示,航運市場有着獨特的週期性和波動性,各種變化都將會產生一系列影響,產能過剩和運價下跌或導致航運和相關企業業績下降,而進出口方則可能受到物流成本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進出口貿易大國,約有90%的出口貿易由集裝箱海運來完成。由於全球運價波動劇烈,無法提前確定運輸收益和成本,海運行業和外貿企業苦不堪言。

爲進一步服務我國海運業發展,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大商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近年來一直加快推進航運衍生品的研發和上市工作。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大商所集裝箱運力期貨目前已完成上市準備工作。據相關消息,該合約將採用實物交割,以特定航線集裝箱運力爲交易標的,並結合我國出口海運業特點和價格波動情況,對合約規則以及交易、交割和風控等業務流程進行鍼對性設計。上市後,大商所集裝箱運力期貨將成爲全球首個採用實物交割的航運期貨品種。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大商所將加快集裝箱運力期貨合約規則完善和意見徵求工作,爭取儘快實現集裝箱運力期貨掛牌上市,將期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覆蓋面從商品領域拓展至服務領域,爲航運產業鏈企業提供精準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和公開透明的定價參考,提高我國在國際海運市場的價格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深化服務我國從“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邁進,服務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