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德雲‘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3年第4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目標,開啓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爲保險資產的未來佈局和配置指明瞭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新起點,保險資管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行業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學悟透緊跟二十大精神引領,貫徹落實2023年銀保監會工作會議部署,把握新理念、認清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走好中國特色保險資管高質量發展之路,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準確把握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新階段特徵

作爲我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資產管理業經過20年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並確立了管理長期資金、配置長期資產、創設長期產品的核心業務專長,在支持實體經濟、國家戰略、民生建設和保險主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一是市場規模與投資收益穩步提升,行業發展韌性增強。從市場規模看,截至2022年9月,我國共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33家,受託管理的總資產規模達21.8萬億元。其中,受託管理保險資金17.6萬億元,佔比超過80%;受託管理養老金、企業年金等超過4萬億元的其他長期資金,佔比超過19%,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穩步提升。從投資收益看,過去十年,保險資金年均實現投資收益由0.18萬億元增至1.05萬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5.28%,實現了長期穩定的絕對收益,有效覆蓋承保成本併成爲利潤的主要來源。從資產質量看,投資固收類和流動性資產佔比超七成;在債券市場發揮的機構投資者作用僅次於銀行,其中國債和金融債配置比例超七成,企業債中AAA級佔比超九成,項目投資中多有大型的企業和銀行擔保;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股爲主,近三成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佔比22%,行業資金配置結構穩健,資產質量持續提高。

二是投資能力與專業實力持續提升,核心優勢更加凸顯。從投資能力看,保險資產管理業已形成涵蓋信用風險、股票投資、衍生品運用、債權投資計劃產品、股權投資計劃產品等在內的五大類6項投資管理能力,其中擁有3項以上能力的公司佔比超九成、擁有全部6項能力的公司佔比超二成。從人才隊伍看,目前保險資產管理業共有專業人才6600餘人,人均管理資產規模達32億元,初步形成前臺主攻投資研究、產品創設發行,中臺嚴守風控、合規、信評,後臺負責運營保障的綜合管理格局。從業務創新看,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創設的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組合類產品及資產支持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產品存續數量達3673只,存續規模6.83萬億元,年均增速34.73%,已成爲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從投資理念看,基於保險資金的管理實踐,保險資產管理業在長久期資金管理、固定收益和信用風險管理、另類資產管理等領域持續深耕,形成了審慎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

三是多層次制度體系與標準逐步完善,發展紅利加速釋放。頂層設計方面,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實施、《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和三項配套細則成熟落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頒佈實行、《關於印發保險資金委託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修訂發佈,保險資管監管制度體系的主體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具體來看,近年來,通過拓寬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範圍、豐富投資方式、優化權益資產監管、改革產品發行機制等系列舉措,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2022年9月,保險資金投資各類債券及債券型產品10.6萬億元,投資上市公司股票2.5萬億元,成爲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保險資管產品發行效率大幅提升,以債權投資計劃爲例,債權投資計劃整體平均登記時長由15.22個工作日縮短爲2.84個工作日,效率提升81%。

四是錨定方向、暢通渠道,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顯著提升。保險資金作爲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的長期資金提供者,在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在投資方式上,既包括公開市場股債基和債權、股權、私募基金等傳統投資,也包括股債結合、夾層投資、資產證券化、母基金等創新投資。在投資方向上,重點涵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建設、能源環保、醫療健康等重大工程,並逐漸向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製造、綠色低碳等領域延伸。在投資成效上,截至2022年9月末,通過債券、股票、股權、保險資管產品等方式累計爲實體經濟提供中長期資金超過20萬億元。其中,服務區域協調發展規模達13.57萬億元、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餘額2.19萬億元、服務“雙碳”目標投資餘額1.22萬億元、服務“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項目規模0.17萬億元、服務養老產業計劃投資規模0.14萬億元,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響力的產品條線和明星工程,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口碑。

清醒認識當前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從行業外部環境看,宏觀層面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革和重塑,國內外環境更趨嚴峻複雜,不確定性加大,困難風險增多,擾動因素增加。中觀層面上,金融市場運行震盪波動,大資管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消費尚未完全恢復,保險業已步入低增速階段。2017~2021年連續5年增速降至個位數,2021年增速僅有4%,對未來市場要有合理預期。政策層面,隨着保險資管相關政策出臺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保險資產管理業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在推動轉型、規範發展、提升質量、維護安全等政策目標多元化、管理細密化的前提下,統籌協調、積極適應新環境,滿足行業發展新需求。

從行業內部發展看,負債端,一方面,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衝擊居民保險產品消費意願,偏離市場需求和客戶細分的同質化產品市場受限,保費增長承壓;另一方面,保險業自身在發展理念、公司治理、經營方式等方面,正處在從粗放式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陣痛期,新的業務模式尚未成熟,傳統業務模式難以爲繼。資產端,由於人口結構改變、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科學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我國面臨利率中樞長期下行、優質資產配置缺口持續擴大的挑戰,資本市場在不穩定的宏觀環境下波動性加大,更增加了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的難度,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面臨更大的挑戰。在市場端,與其他行業相比,保險資產管理業的薪酬機制、激勵機制、管理機制尚未充分市場化,“買方心態”較重、主動參與大資管市場競爭動力不足,產品同質化競爭帶來的過多內耗仍未消弭,向高度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機構轉型之路仍在進行。

從行業參與主體看,一是發展不平衡,保險公司與保險資管公司之間、不同規模保險公司之間、不同規模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綜合實力差距較大,中小公司投資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落後於大公司,不利於行業整體實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轉型。同時,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主體數量與其管理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地位不匹配,專業化、多元化、差異化的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二是創新動力不足,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創新的內生動力不足,產品類型不夠豐富、功能同質化嚴重、創新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特別是在養老金融、指數投資、綠色投資等方面尤爲明顯。三是機制有待完善,考覈機制方面長期主義踐行不夠充分,仍存在“重短期收益、輕長期投資”的情況,公司治理方面資金運用關聯交易違規事件時有發生,內控建設面臨內外部雙重壓力,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強化具有自我約束力的內控體系。

面對重重挑戰,保險資管行業要提高站位,用宏觀視野和長遠眼光來看待自身的發展。一要深刻認識新環境、新形勢和新變化,不再侷限於既往的國際經驗和歷史經驗,提高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敏感性、前瞻性、適應性。二要深刻領會國家的新戰略、新政策、新制度,把保險資金運用與實體經濟發展、國家戰略實施、資本市場運行、社會及民生建設和保險主業需要等更加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共同發展。三要深刻理解改革優化轉型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始終以市場化、專業化、規範化、差異化、數字化和國際化爲行業發展目標。四要深刻理解創新對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性,重視思想、業務、產品和模式創新,更好發揮保險資金的特性和專長。五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努力將保險資管行業打造成有文化底蘊、有思想理念、有長遠眼光、有專業品質的行業。六要繼續高度重視科技賦能、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把握信息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重大機遇,推動保險資管行業科技化、數字化水平的改善和提升。

積極探索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舉措

一是持續深化專業化改革。隨着大資管市場的發展壯大,資產管理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是大勢所趨。一方面,要繼續支持、鼓勵、引導保險(集團)公司設立保險資管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特徵、專業特長及業務規律設立專業子公司,深化專業化體制改革,主動應變、謀變、求變,突出保險資金的股權投資、另類投資、境外投資、REITS等業務的專業化特色,更好地發揮“長錢”優勢;另一方面,行業機構也要主動開展組織架構、運作模式、專業團隊培育、投資能力培育等機制層面的優化改革,特別是要提升另類投資、境外投資、指數開發、衍生品投資、量化投資等領域專業能力,加快補齊業務短板。

二是繼續提高市場化程度。一方面,要增強市場化意識,積極向其他資管行業、國際同業學習借鑑,全面提升行業自身的管理、營銷、服務、投研和創新能力,增強對既有業務運行基礎性規律的把握,又要加大對潛力服務業態的前沿探索和佈局力度;另一方面,要持續優化市場化的管理和激勵機制,探索建立健全符合中國實際的市場化長週期考覈機制,包括員工持股、薪酬制度、拉長績效考覈週期等,多措並舉調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着力推動產品創新發展。從產品創新層面看,保險資管產品種類還較爲單一,組合類產品和債權投資計劃合計佔比九成以上,其他產品發展緩慢甚至萎縮。未來,一方面,要繼續優化現行規則標準,進一步提高適用性和實用性,盡求減少產品創新發展的約束性因素;另一方面,加大對ABS、REITs、債權型私募基金等產品的創新力度,包括養老金融產品、指數型產品、ESG相關產品等開發,進一步豐富保險資管產品體系。從機制創新層面看,監管部門及自律組織要更加關注市場的創新需求和趨勢,從政策制度和倡導推動上大力支持機構產品創新;行業機構自身也要在產品開發能力、業務模式、市場營銷、客戶服務、投後管理、風險控制、專業人才等方面爲產品創新發展提供基礎性制度機制保障。

四是大力發展第三方業務。國際上,保險資管機構的第三方業務普遍佔比較高,我國保險資管行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着我國居民財富的增長,居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要鼓勵保險資管機構發揮長期資金管理專長,積極拓展包括各類養老金投資管理及其他長期資金在內的第三方資管業務,更好地服務長期資金的擁有者和需求者。第三方業務佔比的提高必然會帶來行業市場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

五是努力提升資產管理服務能力。長期以來,保險資管機構買方心態和路徑依賴的現象較爲明顯。在大資管統一監管、同臺競技的市場環境下,保險資管公司要擺脫買方心態,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從以前單一“買方”的身份,向“買方+賣方”的雙重身份進行轉變,注重加強養老金融服務、投資諮詢顧問、內部信用評級、資管科技開發等領域專業能力的提升和輸出,豐富業務服務體系,努力將優質服務能力轉化爲市場競爭力,推動其成爲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增長點。

六是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未來,在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過程中,保險資金要不斷豐富參與渠道,積極拓展提供服務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從股權投資看,保險資管機構要克服對二級市場價格波動恐懼的“散戶心態”,努力降低短期市值波動對既定投資的影響,秉承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穩健投資理念,通過舉牌、定增、戰投和私募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強化與重點領域優質企業的資本需求、優質發展和價值增長的對接,做好企業長期發展的“守護者”“陪伴者”“助力者”。從債權投資看,要不斷豐富投資方式,引導債權投資計劃、債券私募基金等載體更加精準地爲大工程、大項目、大企業等國家重點支持領域提供項目融資、差異化融資和相關金融服務。

七是優化保險資管業務鏈生態圈。保險資金是長資金、大資金、穩資金,投資領域廣闊、多元,投資方式豐富、靈活,具有較強的抗週期性和資本化優勢,是金融市場的稀缺資源。從以往實踐看,這一優勢和特點並未充分發揮,行業沒有利用好這一槓杆撬動更多資源,實現更優的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和品牌價值。爲此,要加強對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業務模式、融資範圍、服務鏈條、協同戰略等的深入研究和創新探索,既要總結過去如投資京滬高鐵、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成功經驗,也要科學借鑑其他相關行業和國際做法,探索創新行業對內對外的項目、資產、產品等業務的載體屬性、交易結構、合作模式、競爭策略等,不斷健全優化保險資管產品的生態圈和業務鏈,要形成行業合力、資金合力、價值合力和美譽合力,切實體現保險資金投資的鮮明特點和風格,要深度融入國家、社會、市場改革發展的大局,在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主業發展中發揮獨特作用。

八是加快保險資管科技化建設。充分應用金融科技手段,探索保險資管業務新場景,加快推進金融科技在保險資產管理監管、自律、業務等方面的應用,強化保險資產管理數據標準化建設,加快科技賦能本業升級,降低成本與風險,提高運作效率效能。在投資管理領域,有效利用AI等賦能行業,智能輔助投資決策、智能投研、智能投顧、量化投資,提升投資能力與投資效率,降低投資成本。在風險管理領域,主動擁抱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以在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有效加強市場研判、風險預警,推動風險全面管理。在營運協作領域,注重資產管理科技賦能,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成果應用,推動保險資產管理加快實現線上化、系統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推動營運無縫協作,提升核心競爭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