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郭冀川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規劃》是推動數字中國建設、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社會發展、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舉措,能夠進一步提高了數字基礎設施的普及率和覆蓋面。

新基建注重協調發展

《規劃》提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一是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佈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佈局。二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構建國家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各級數據統籌管理機構。

“《規劃》爲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佈局提供了綱領性指導,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大力發展數字基礎設施。”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基建已經成爲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在內的數字技術,既是數字基建的底座,也是數字經濟的管道,更是數字中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核心驅動力。

今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公佈,2022年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在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任務中也提出加快信息通信業發展,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網建設,啓動“寬帶邊疆”建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完善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標準體系、應用體系,推進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

“協調發展和協同建設多次在相關政策中體現,這說明隨着新基建的深入推進,一方面會持續加大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另一方面則更加註重產業鏈資源的協調發展。”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政策端會更加註重如何用好新基建賦能實體經濟。

王鵬表示,《規劃》提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這說明我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足以支撐產業端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一體化算力網絡發展

截至2023年2月份,“東數西算”工程已全面啓動一週年。作爲一項國家級的算力資源跨域調配戰略工程,“東數西算”工程對於優化我國算力資源空間佈局、加快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構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着‘東數西算’工程加速推進,《規劃》也對算力樞紐提出了明確要求。”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將加快統籌算力設施佈局,提升算力能級,逐步形成核心優勢突出、梯度錯位發展的算力供給格局,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發展。

“全國算力‘一張網’需要服務器、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基礎軟硬件的支撐與協作,這將推動芯片、工業軟件等發展,國產軟硬件產品佔比將進一步提升,進而帶動信創產業和數據安全產業發展。”吳琦說。

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方面,近期“東數西算”工程又有新動作。如“東數西算”工程八個樞紐節點之一的甘肅樞紐節點慶陽數據中心集羣項目開工建設,將打造成重點服務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算力需求的全國算力保障基地。此外,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在寧夏銀川正式上線運營,爲算力交易相關方提供穩定可信的一體化服務平臺。

陳曉華說,“東數西算”工程的數據中心集羣,主要提供算力支持,再通過各個樞紐節點統籌佈局,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通過優化數據資源配置,提升數據使用效率,從而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算力底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