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 寧

“目前我所已有11個特定品種可以直接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14個期貨和期權品種已向合格境外投資者打開大門。”《證券日報》記者從大商所處瞭解到,截至去年底,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交易者參與大商所11個境內特定品種交易的日均持倉達15.49萬手。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多個期貨和期權品種正式引入QFII和RQFII參與交易。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期貨市場在對外開放舉措上已展現出高水平特徵,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行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期貨市場打開大門

去年9月份,國內四家期貨交易所同時宣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可參與相關期貨、期權合約交易,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此舉對加速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具有推進作用,體現了期貨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整體來看,境外交易者參與積極,覆蓋區域衆多,品種功能發揮明顯。

據瞭解,目前大商所已上市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成爲國內乃至國際運行成熟、功能發揮充分的重要衍生品板塊。大商所豆類期貨和期權成交量均位列2022年度全球農產品同類合約前40位,其中,豆粕期貨成交量連續多年位居首位。作爲期貨市場推動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豆系期貨、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成爲我國期貨市場首個以特定品種方式實現全系對外開放的品種板塊。

鄭商所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除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外,包括短纖、甲醇白糖菜籽油等9個期貨期權品種已引入QFII、RQFII參與交易。

據悉,今年1月份,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鄭商所農產品期貨品種國際化邁出堅實步伐,也標誌着我國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實現了一體化對外開放。引入境外交易者當日,共有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26家境外客戶參與菜油、菜粕、花生期貨和期權交易。

業界呼籲更多品種國際化

自2018年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推出,目前已有23個期貨和期權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可以看到,中國期貨市場實現更進一步對外開放。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爲,期貨市場在呈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同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例如基礎性制度完善和加快更多期貨、期權品種實現國際化。

銀河期貨宏觀研究員向記者表示,制度開放是市場對外開放的高水平體現。近年來,期貨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耀眼成績,但相對而言,還有許多基礎性工作要完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壯大期貨公司的實力和力量,要發揮在金融市場的作用和功能,發揮期貨的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專業化功能和作用。二是進一步發揮中國期貨市場的特點和作用,加快開放更多境內期貨品種、推進國際化。三是主動加強國際合作,參與國際競爭,逐漸擴大我國期貨品種優勢。四是儘快推出匯率期貨,以滿足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下的匯率風險管理需求。

徽商期貨海外事業部負責人鄧蘇亞告訴記者,期貨市場未來對外發展路徑仍存在着更多探索,尤其是引入QFII和RQFII後,實質上是加速中國期貨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進一步吸引外資流入。

在此背景下,未來應推出包括大宗商品指數類、國際市場互掛類品種,同時,加大力度推出利率、匯率等金融類期貨。

鄧蘇亞表示,目前我國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正處於創新發展重要時期,隨着海外投資者“引進來”不斷提速,在不同維度助力我國經濟“內循環”的良性發展,提高中國期貨市場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的參與度,更會顯著提高我國在相關產業鏈上的全球輻射力。

開放合作是應對全球資源安全挑戰、構建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新秩序的必由之路。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下一步,大商所將在持續提升同開放水平相適應監管能力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市場制度性開放,擴大國際化品種範圍,研究推動境外交收等業務,並通過分步謹慎引導境外交易者參與,打造開放新前沿、深化對全球產業鏈的服務能力,努力使期貨市場成爲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