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首航高科(002665.SZ)實際控制人黃文佳家族所持股權又將被拍賣,出局或是遲早之事。

2月24日晚間,首航高科披露,公司收到股東黃文佳通知,其所持公司677.73萬股股份將被司法拍賣。目前,其持股數量爲1704.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68%。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始於2019年,因爲股權質押爆倉,黃文佳家族所持首航高科股份頻頻被司法拍賣。

作爲首航高科的實控人,黃氏家族目前持股比僅2.22%,但仍然牢牢地把控着董事會。這種現象在A股市場上極爲罕見。

首航高科於2012年登陸A股市場,上市以來,黃氏家族曾經構想的宏偉藍圖沒有實現,公司滑向虧損深淵。2022年,公司預計至少虧損2.4億元,2012年以來,預計將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

就是這樣一家經營不堪的公司,包括黃氏家族在內的高管卻大幅加薪。去年,公司還籌劃0元持股計劃。種種跡象下,首航高科被質疑在向實控人利益輸送。

據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統計,黃氏家族已變相套現近30億元。

連續三年虧損累虧逾13億

太陽能光伏行業高景氣,部分公司大賺特賺,光熱發電企業首航高科經營更趨慘淡。

根據業績預告,2022年度,首航高科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2.40億元至3.40億元,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2.60億元至3.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進一步擴大。

2022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個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5.24億元、-1.22億元,同比下降32.83%、21.03%。四季度的虧損金額與前三季度相當。

這是首航高科上市以來第四個年度虧損,也是連續虧損的第三個年頭。

2020年、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41億元、7.19億元,同比變動-40.80%、63.11%。對應的淨利潤爲-8.62億元、-2.22億元,連續兩年虧損。

2020年大幅虧損,主要是資產減值損失超過6億元,2021年的資產減值損失也超過億元。

至於2022年的虧損,首航高科解釋稱,空冷業務收入下降,部分陳舊設備產生減值損失。連續三年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未來是否還需要計提?

首航高科的前身爲首航節能,主要從事空冷系統以及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站空冷系統成套設備及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核心裝備、成套服務及運營。公司於2012年上市,當時主要產品是電站空冷系統,主要用於火電站的乏汽冷凝。

公司曾披露稱,經過多年技術儲備和產業佈局,其已經成爲國內光熱發電的領軍企業,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產品已銷往英國、韓國、澳大利亞、西非、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用戶覆蓋五大電力集團及部分國內知名企業。

然而,隨着政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控制火電項目投建,公司的電站空冷業務的收入接連下滑。

在這一背景下,首航高科籌劃產業轉型,先後涉足了光熱發電、餘熱發電、海水發電等業務。2015年,公司曾公開表示,光熱發電行業即將爆發,公司立志成爲全球光熱發電龍頭企業,未來五年成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遺憾的是,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光熱發電因爲投資大、度電成本高等問題一直未能廣泛普及。

正是這一因素,2018年開始,首航高科的報表中不斷出現資產減值損失。2018年,公司資產減值6.35億元,其中,無形資產減值損失達5.46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12年上市以來的11年,公司累計虧損額超過10億元。而上市以來,公司股權融資額累計達63億元。

黃氏家族持股2.22%牢握控制權

首航高科的實際控制人所持股份將再次被司法拍賣。

根據公告,今年3月27日至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將在淘寶網絡司法平臺公開拍賣黃文佳所持首航高科約677.73萬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27%。

目前,黃文佳持有首航高科0.68%股權,其一致行動人黃卿樂持股比爲1.54%,合計爲2.22%。

2012年,上市之初,黃文佳家族直接間接持有首航高科39.37%股權。11年過去了,其持股比例連當初的零頭都不到。

持股比例鉅變,源於高比例質押及被動減持。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早在2013年,上市第二年,黃氏家族就大面積質押股權。

2016年年報披露,當年底,控股股東北京首航波紋管制造有限公司(簡稱“首航波紋管”)持股25.78%,被全部質押,黃文佳、黃卿樂持股比分別爲11.08%、5.85%,質押率分別約爲90.82%、100%,北京三才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簡稱“三才聚投”)質押率75.82%。首航波紋管和三才聚投均爲黃氏家族實際控制。

如果以2015年底股價11元/股左右計算,黃氏家族所控制的首航高科股份市值接近百億。假設按照市值的30%質押融資,黃氏家族變相套現接近30億元。當然,考慮到2013年就已經大面積質押,預計30億元至少打四折。

此外,2015年的股權轉讓,2019年的9.72億元引入甘肅省併購基金等,黃氏家族變相套現的金額仍然接近30億元。

始於2019年,黃氏家族所質押的股份頻頻逾期,因爲不能償還,質押的股權頻頻被動減持,主要途徑就是司法拍賣等。如2022年1月4日,京津榮創波紋管(天津)有限公司(首航波紋管更名後)所持的5.83%股權被司法拍賣。

讓人意外的是,黃氏家族嚴重缺錢,對首航高科的持股比例不到3%,爲何沒有引進戰略投資者、轉讓控制權?外部機構只需少量資金就可拿下首航高科控制權,爲何不見行動?

這與黃氏家族精心設計的防止惡意收購的安排有關。

在董事會席位中,首航高科6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中,黃氏家族佔5個,且3人還是高管人員。

首航高科還針對被收購修改了公司章程,自行界定“惡意收購”行爲,針對外部收購設置了重重障礙。綜合判斷,如果按照修改後的公司章程實施,外部機構很難入主。

就是這樣,黃氏家族牢牢地把控着首航高科。

與此同時,黃氏家族瘋狂攫取首航高科利益。

在首航高科持續大幅虧損的情況下,公司部分董事高管大幅加薪。調整前,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副董事長、財務總監、董事會祕書的年薪分別爲33.12萬元、45.12萬元、33.12萬元、29.84萬元、30.60萬元,調整後,分別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80萬元、80萬元、70萬元,均爲倍增。

此外,首航高科耗資2.4億元回購的股份,免費授予180名核心骨幹,其中,黃文博、黃卿樂兄弟分得2909萬元的股票,佔比爲12.12%。

至於業績考覈,目標定得太低,市場據此質疑,首航高科在大搞利益輸送。

首航高科能走出困境嗎?如果任由亂象持續,離黃氏家族出局,恐怕也爲時不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