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錄得52.4%,高出上月6.3個百分點,且爲2021年5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儘管該指標遠超預期,但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更多是受季節性因素的擾動,並不意味着出口轉強。他們預計,1-2月中國出口同比仍會呈負增長。

PMI新出口訂單反映的是企業預期出口訂貨數量的變化,過去經濟學界普遍將該指標視爲出口的領先指標。不過,2020年以來該指標與出口增速相關性明顯下降,特別是2021年5月開始,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處於收縮區間,但中國出口在2022年四季度前始終保持較高增長。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20年以前,PMI新出口訂單與出口同步性較強、變化趨勢大多較爲類似,但新冠疫情之後,PMI新出口訂單與出口經常出現反向變化,不宜僅以PMI新出口訂單回升就判斷出口明顯改善。特別是,疫後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對出口金額影響較大,進一步導致PMI新出口訂單對出口的指示減弱。近期高頻指標顯示,中國出口運價仍在持續回落,上海及歐美港口空箱堆積現象較爲突出,均指向出口承壓。

國際物流諮詢公司德魯裏發佈最新的世界集裝箱指數顯示,截至2月23日,從上海到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運費爲1959美元,同比下跌82%,略低於1月5日的1964美元;上海至荷蘭鹿特丹的航線運費爲1633美元,同比下跌88%,比1月5日的1874美元又下跌了13%。

對於2月新出口訂單的超預期表現,趙偉認爲主要是受到春節因素的擾動。“企業在節後尋找訂單的積極性更高,過往經驗顯示,春節假期在1月份的年份,其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通常較高,與當前時間節點類似的2012年、2017年均是如此。”他說。

國聯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樊磊對界面新聞表示,季調後,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爲51.8%,除了季節性因素外,可能也和疫情衝擊過後供給約束解除、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出口訂單的支撐有關。

不過,他也認爲,疫情後出口季調環比增速與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並不構成強相關,PMI出口子指數對出口環比增速的解釋力僅在10%左右,短期出口子指數的回升可能不足以說明去年下半年以來出口承壓的局面得到扭轉。他預計,以美元計,1-2月中國出口增速約爲-13.4%。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也認爲,1-2月出口增速可能依然不大理想,預計同比降幅在10%-12%。他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從價格角度看,1月與2月的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CRB)同比分別爲11.90%、2.64%,遠低於去年同期。

二是從數量角度看,2月美國ISM製造業PMI與Markit製造業PMI雖有所反彈,但均連續4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下,預示美國宏觀經濟需求較爲疲弱。

三是高基數效應的加持,去年1-2月我國出口金額達5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6.3%,處於高位。

四是全球貿易是互聯互通的,1、2月韓國出口金額同比增速分別爲-16.6%,-7.5%,從歷史走勢看,我國出口增速與韓國出口增速高度相關。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