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提振,棕櫚油連續兩日收盤走高

近兩日,在國外政策變化、天氣影響等多種因素交織下,國內外棕櫚油走勢受到支撐。週四,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延續前一日漲勢,主力合約盤中一度漲近6%;國內棕櫚油主力合約2305也振盪走高,盤中最高突破8380元/噸,截至下午收盤上漲1.71%至8340元/噸,日增倉超3萬手。

從近期油脂市場新消息來看,印度將於今年4月調整稅政策。印度政府週三表示,決定取消下一財年(4月1日開始)的200萬噸毛葵花籽油免稅進口配額,旨在支持國內油籽種植者。此前1月,印度也已取消2023/24年度的200萬噸毛豆油免稅進口配額。

“今年1月份,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量曾出現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葵花籽油超50%的進口增幅。取消葵花籽油和毛豆油的免稅進口配額,將抑制印度對葵花籽油和毛豆油的進口,從而提升棕櫚油的進口比例,帶動印度棕櫚油進口的增長。”國聯期貨農產品事業部姜穎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方正中期期貨油脂分析師王一博也表示,對於印度來說,其棕櫚油消費性價比將明顯提升,從而對棕櫚油價格形成提振。

除政策面消息外,近日馬來西亞不利的天氣也對棕櫚油盤面形成擾動。王一博進一步表示,近日馬來西亞氣象局對彭亨、森美蘭、馬六甲和柔佛州發佈了危險級別的持續降雨警告,洪水風險增加也爲棕櫚油價格帶來一定的天氣升水。

“馬來西亞2月份MPOB供需報告即將於下週公佈,市場普遍估計,在較爲嚴重的洪澇災害面前,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將延續下滑趨勢,同時考慮到2月份出口回暖,棕櫚油庫存可能環比將有所減少。”姜穎說。

從貨幣因素來看,姜穎還表示,馬幣貶值也推動了馬盤棕櫚油價格的上漲。而國內棕櫚油則在庫存出現去化的情況下,跟隨BMD毛棕櫚油上漲。

分析人士:中長期棕油上方壓力仍存

今年來,印尼不斷調整政策或持續爲全球棕櫚油供需格局帶來影響。其中,此前印尼表示從今年2月1日起實施B35生物柴油政策,將生物柴油中的棕櫚油基燃料含量從30%提高到35%。此外,印尼還收緊棕櫚油出口政策,將企業國內棕櫚油的銷售義務提高50%至45萬噸,並將1月底前已經發放的出口許可證凍結三分之二至4月底。

對於印尼最新生柴政策,惠譽解決方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由於印尼生物燃料混合義務的增加,預計全球棕櫚油市場在2022年和2023年將出現10萬噸的缺口,這是自2015/2016年度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供應缺口。報告稱,更高的生物燃料混合義務將使印尼2023年對棕櫚油的工業需求比2022年增加近25%,從而導致印尼對全球棕櫚油供應的相應下降。

印尼方面政策對全球棕櫚油市場供需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王一博告訴記者,綜合來看,印尼政策變動總體上減少了全球棕櫚油有效供給數量,利好馬棕出口份額增加,利多全球棕櫚油價格。其中自2月1日起實施的B35生柴摻混政策,相較此前的B30生柴摻混政策會帶來更多的棕櫚油需求增量。

在姜穎看來,印尼B35的生柴政策將會爲其國內棕櫚油消費帶來一定增量,但未必會對國際供需帶來嚴重缺口。從印尼官方發佈的增量預估數據看,B30到B35的轉變將增加250萬—300萬噸/年的棕櫚油消費,但若根據2023年的生柴分配量以及2022年的生柴實際產量計算,預估增量僅110萬噸/年。後續隨着增產週期的到來以及氣候環境轉好,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產量增長基本可以涵蓋印尼的工業需求增加量。

“而印尼爲保障齋月期間的國內供應,近期在出口政策上提高了國內最低義務量,並且短期凍結部分出口許可。目前來看,在主要消費國需求不佳的背景下,這一政策對國際貿易流以及期貨盤面均未產生過多影響。

往後看,王一博認爲短期內棕櫚油市場仍應繼續關注以下三方面:一是印尼棕櫚油出口政策的調整方向,關注印尼是否會進一步調降DMO出口配套係數;二是3月18日《黑海谷物倡議》到期,關注協議能否順利續約;三是關注國內棕櫚油的需求恢復情況。總的說,在政策利多、天氣升水以及需求看好的背景下,短期棕櫚油價格或延續區間偏強態勢。

姜穎認爲,接下來影響棕櫚油市場波動的重要因素爲產區棕櫚油產量增長情況和國內消費復甦的強弱以及持續性。其中,根據天氣預報情況,3月上半月,主產區降雨量仍然較多,減產因素依然對盤面提供支撐,短期內棕櫚油有可能繼續上漲。但從中長期來看,隨着產區氣候轉爲中性,馬來西亞勞工短缺情況緩解,供應將逐漸走向寬鬆,棕櫚油價格重心有望下移。

王一博也表示,中長期來看,棕櫚油價格上方壓力仍存。一方面,目前棕櫚油已經處於減產季尾聲,後續棕櫚油將逐步步入增產季,產地仍有一定累庫存預期;另一方面,4—6月國內大豆到港量偏高,預計屆時棕櫚油價格仍有階段性回調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