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奇霖 楊欣(李奇霖爲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在疫情防控優化、各地全力拼經濟的帶動下,2月製造業PMI迎來強勢反彈,爲52.6%,比上個月升了2.5個百分點,需求、生產、信心等各個分項指數均顯著回暖。

從分項數據看,2月PMI大幅好轉的原因主要有4點:

1. 節後復工復產推動製造業供給端明顯修復

供給端方面,生產、採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以及供貨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環比提高6.9、3.1、0.2、2.5和4.4個百分點,顯示隨着節後居民返工,人流物流恢復,勞動力供給約束明顯改善,企業在加快復工復產。據百年建築調研,截至農曆二月初二(2月21日),全國勞務到位率爲83.9%,較農曆同期增加2.8%;開復工率爲86.1%,較農曆同期增加5.7%。

另外,供給端快速且顯著的恢復再次體現出我國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爲後續的經濟修復打下良好基礎。

2.需求端持續修復

製造業的新訂單、在手訂單、進口、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環比提高3.2、4.8、4.6和6.3個百分點至54.1%、49.3%、51.3%和52.4%;服務業PMI指數上行1.6個百分點至55.6%;建築業PMI指數環比提高3.8個百分點至60.2%。

細分行業來看,木材加工及傢俱製造、金屬製品、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的新訂單指數均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高耗能行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爲54.5%、53.6%、51.6%和51.3%,高於上月3.8、1.1、3.0和0.4個百分點。

需求端的修復主要源於以下四點:

一是居民消費回暖帶動相關產業修復。隨着疫情影響消退,居民生活半徑打開,消費行爲增加,帶動相關製造業回暖。

二是基建投資繼續對相關行業形成支撐。受益於去年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今年專項債大規模前置發行帶來的對社會資金的撬動,以及地方政府穩增長壓力下的積極推動,基建投資保持着較高的活躍度,年初以來多地集中開工建設重大項目,拉動產業鏈中上游的原材料行業和裝備製造業需求快速回升。

三是地產回暖帶動地產後週期以及原材料行業修復。在低貸款利率以及寬鬆購房政策的刺激下,多地房屋銷售回暖,2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均值環比提高37.3%,同比提高26.0%。房價也出現了積極信號,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持平,止住“7連跌”態勢;百城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環比微跌0.01%,跌幅較1月收窄0.1個百分點。同時,在員工到崗率回升,以及保交樓政策推動下,地產施工加速。2月21日房建開復工率已達到84.1%。

四是供應鏈擾動緩解增強出口企業的接單能力。我們認爲本月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的回升主要是由於供給端約束緩解後,出口企業的接單能力和生產能力得到顯著修復。其他方面,政府帶隊出國“搶訂單”等穩外貿政策以及國內優勢行業企業的強競爭力等因素也利好出口。

不過,長期看外需大概率還是向下的。從近期美國的高物價、低失業率等數據看,美國通脹水平仍然較高,經濟韌性仍存,這也就意味着美聯儲的加息週期可能會被拉長,加息力度可能也會提高,進而企業的生產和銷售,以及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都可能會受到長期高利率的拖累,同時美國加息對歐洲等國的外溢影響也會持續,全球貿易量收縮將是大趨勢。作爲出口份額佔國際市場14.7%的貿易大國,中國難以獨善其身。

3.企業經營改善,信心增強

隨着疫後市場環境的主動修復,以及減稅降費、助企紓困等政策持續發力,企業運營環境明顯改善,市場活力顯著提高。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爲53.7%、52.0%和51.2%,特別是受疫情擾動較大的中小型企業改善更加明顯,環比分別提高了3.4和4.0個百分點,也是連續多月在榮枯線以下後回到了擴張區間。

同時,企業對未來經營的信心也明顯增強了。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7.5%,高於上月1.9個百分點,升至近12個月來的高點,其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分別上行至55.3%和58.8%。

細分行業來看,農副食品加工、紡織、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等10個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位於60.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

4.供需回暖帶動價格指數回升

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指數爲54.4%,高於上月2.2個百分點。微觀角度來看,房建和基建相關的鋼鐵及下游行業漲幅較爲明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行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均高於60.0%。

出廠價格指數爲51.2%,高於上月2.5個百分點,自去年4月之後首次回升到了擴張區間。隨着經濟修復,終端需求改善推動下游製造業盈利改善。

最後進行一個總結:

1. 2月PMI的大幅提升反映出年後經濟較高的環比修復斜率。供給端的快速修復展現了我國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爲經濟的進一步修復打下良好基礎。

2.需求端修復一方面是疫情影響減弱推動的經濟主動復甦,另一方面是穩增長政策發力推動的重要行業回暖。基建投資仍是2023年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對經濟復甦的支撐作用會持續顯現。房地產需求側出現一定的恢復跡象,保交樓也在持續推進中。

3.在供給端約束緩解、穩外貿政策發力,以及優勢行業提高競爭力的共同作用下,出口新訂單指標回升至擴張區間,不過長期來看,我們認爲全球貿易量縮小是趨勢,我國出口增速的下滑難以避免。

4.儘管2月PMI明顯恢復,需求、生產和信心企穩的良性循環正在建立,但考慮到外貿的下行壓力、房企銷售回款難以及要留足各主體資產負債表修復時間等因素,宏觀經濟政策仍需發力,以鞏固好現有的復甦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