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南財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翁榕濤 廣州報道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尚品宅配(300616.SZ)集團董事長李連柱對南財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表示,“今年我的提案主要關注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的打造、數字經濟助力擴容提質就業崗位等方面。”

記者瞭解到,李連柱共提交了3份提案及建議,具體分別是:《關於發揮雙跨平臺優勢,加快打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的建議》、《關於鼓勵和支持製造業城市公用品牌建設的提案》、《關於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新需求的建議》。

通過數字經濟實現就業崗位擴容提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李連柱認爲,“過去三年,因受內外部環境等影響,我國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擴容提質就業崗位,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就業新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數字經濟助力擴容提質就業崗位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數字經濟就業崗位分佈不均。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報告(2020)》統計,2019年,廣東第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創造了約1314萬個就業崗位,但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數字化轉型慣性較大,創造的就業崗位有限,三產就業崗位分佈差異大。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高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不久,數字經濟人才培育需較長時間,人才供給落後於產業發展。隨着數字經濟與第三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人才加速向第三產業轉移,一、二產人才會出現供給缺口,影響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爲解決上述問題,李連柱認爲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建議推進實施“共享員工”模式。由政府制定統一版本的第三方協議合同範本,對借出方和借工方的社保繳納、福利待遇等問題進行規範,確保在員工借出階段,享受同等的待遇。建立健全共享員工平臺,確保同類型的企業有效對接,引導企業和員工在共享平臺上籤訂內容保密協議,明確泄密的違約責任。

其次,建議促進重點人羣多渠道就業。搭建政府服務平臺,爲重點就業羣體提供就業信息、就業見習、就業幫扶、職業指導等服務,引導規範就業創業,提升數字經濟防風險能力。加快推進一二產業的融合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升級,建立與人力資源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穩定和提升製造業就業、拓展農業就業空間。

然後,建議培養複合型數字經濟人才。以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爲導向,開發“數字通識課程”打造公共學習平臺,構建跨領域、跨學科、跨平臺的學科格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專業安排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構建以崗位核心任務爲基礎、兼顧技能與業績的新型評價標準,及時將新技術人才評價引入技能等級評價和人才管理中。

最後,建議保障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探索適合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模式,在參保繳費、權益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做好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平。爲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個性化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培訓等服務,及時發佈職業薪酬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等,便利勞動者求職就業和企業招工用工。

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加速構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其中綜合型“雙跨”平臺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雙跨”平臺是工信部從全國遴選出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代表着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水平,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家隊”,在賦能帶動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幾年工業互聯網的落地應用不盡人意,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何發揮‘雙跨’平臺優勢,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具有重要意義。”李連柱向記者表示。

一方面,企業內部缺乏數字化基礎,外部難以找到合適的服務商。李連柱表示,企業員工缺乏系統化的數字化思維,日常缺乏對數字化基礎知識的培訓,雖然有想用數字化系統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但對數字化認知能力有限,或難以找到合適的服務商。很多地方政府雖然這幾年一直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但是在如何選擇合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方面也遇到類似的難題。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創新如果脫離企業的商業模式將難以落地。李連柱指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絕對不是簡單的技術層面推動設備上雲上平臺,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來重塑工業企業在數字化條件下的物資鏈、服務鏈、價值鏈。沒有商業模式重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只能算是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難以從根本上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變革。”

他認爲,數字化轉型需要服務商深入到企業中,結合企業的業務場景,下苦功夫,掌握企業的痛點和流程,緊緊結合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需求做出解決方案。這方面需要先付出一定的前期成本,目前部分商業服務商不願意也沒能力在這方面先行付出,只願意賣標準化的產品。這樣,工業互聯網容易就飄在了空中,無法落地。

此外,人才是工業互聯網落地難的痛點之一。工業互聯網對人才的要求較高,整個解決方案較爲複雜。目前,製造業企業的員工以大學生、中專或技校畢業生源居多。如何讓製造業企業現有員工使用工業互聯網的雲能力,將問題用工業應用程序或解決方案的方式解決、並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上手,是一大業內難點。

針對上述問題,李連柱提出了以下三個建議:

一是發揮雙跨平臺“國家隊”優勢,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城市,爲全國樹立典型。政策鼓勵雙跨平臺國家隊賦能地方製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發揮如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大灣區中央企業數字化協同創新聯盟成員企業,廣東省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協同創新聯盟成員企業等央企國企的優勢。出臺相關獎勵支持政策,本着幫扶地方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宗旨,集中一個城市,央地合作,深度打磨,不僅幫助大企業解決數據安全、數據孤島和系統孤島問題,更多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低風險地快速從工業互聯網獲得收益。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走深向實,搶佔新一輪工業變革制高點。

二是可以選擇應用場景豐富的製造強市,比如佛山作爲示範城市。佛山作爲大灣區工業重鎮,數字經濟發展活躍、智能製造轉型領先、產業集羣協同發展,是大灣區工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集聚融合發展的最佳沃土之一。目前佛山已打造出48家數字化智能化示範工廠,146個示範車間,標杆示範項目超過100個,此外,佛山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已成爲深入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載體。佛山有10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着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市場,具備成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範城市的有利條件。此外,中央企業數字化發展研究院、大灣區中央企業數字化協同創新聯盟整合了大灣區央企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資源,目前已經對接落地佛山。

三是培養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實踐基地。儘快在高校內開展工業互聯網的課程,重視從高校到上崗實習的人才培訓,以解決工業互聯網落地的人才痛點。各雙跨平臺企業可以和地方共同建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中心,幫助企業培養數字化人才、打造數字實踐基地。

(作者:南財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翁榕濤 編輯:朱益民)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