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網

本報兩會報道組 桂小筍 吳曉璐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一場“部長通道”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用“加強基礎研究,建設科技強國”、“進一步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未來應用前景”三個主題,回覆了外界對於當前一些熱點問題的關注。

對於基礎研究,王志剛介紹,首先,基礎研究佔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連續四年超過6%,與全國研發投入相比,基礎研究投入增速更快;其次,在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基礎研究的能力建設也是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數學研究中心,加強基礎研究基地和平臺建設;第三,加強頂層設計。基礎領域的研究,往往路徑不清楚、方法不確定、失敗率比較高。對於這樣的研究工作,要努力推動形成寬容失敗、鼓勵坐冷板凳的科研環境,對從事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的支持方式、研究生態,要給予更好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安排。

王志剛強調,企業作爲創新的主體,也是科學研究的主體,在新方法提出、新科研範式形成、新領域研究、新現象解釋等方面,以及成果轉化成技術、轉化成高科技產業的各個階段,都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體作用。科技要在整個人類進步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國家安全等方面起關鍵作用,科技的顛覆性、擴散性、滲透性的作用要充分發揮,這些都需要企業來做。

王志剛介紹,科技部一直在積極推進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在企業設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企業設立技術創新中心,同時在科研項目申報、科研項目承擔中充分發揮企業作用,核心就是要在科技重大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科技成果的轉化這四個方面都把企業作爲主體。“只有讓企業成爲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成果應用的主體,才能使企業從源頭全過程參與,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都能發揮主體作用。高科技產品、高科技產業、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是一體的。”下一步,科技部會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成爲科技創新主體的支持。

對於時下受關注度較高的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王志剛說,AI領域是大方向、大領域,影響不僅在於科技領域,也涉及其他領域的賦能應用,這方面科技部已經作了很多部署:“包括AI本身技術發展的一些課題,已經部署了很多年;中國首先提出AI治理方面的‘八項原則’;在AI轉化應用方面最近推出智能碼頭等若干個示範應用場景,推動AI轉化應用。”

王志剛說,希望既通過科學研究、技術牽引,也通過場景驅動、用戶需求,將其結合起來,使得AI不僅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爲中國科技作出貢獻,也希望從事AI研究、轉化的大學、科研院所、企業自身能夠有更好的進步和發展,爲推動AI發展、以及爲國際社會作出中國貢獻。

(編輯 何帆 孫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