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將提交11份建議,其中,《關於戰略佈局海外動力電池核心礦產資源的建議》和《關於加快商用車換電模式推廣應用,全面推動商用車電動化的建議》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

引導企業參與電池資源開發

和產業鏈合作

“儘管中國是鋰電行業的全球生產中心和需求大戶,但生產鋰電的上游核心、稀缺礦產資源卻大都分佈在國外,最核心的鋰礦資源主要分佈在南美鋰三角區域及澳大利亞。”尹同躍對於動力電池資源的重要性很有感觸。據專業機構預測,中國動力電池產能需求在2026年將達到1.2TWh,約佔全球動力電池產能需求的60%,如此巨大的產能需求,勢必需要充足的上游資源來匹配。

尹同躍指出,中國雖有一定的鋰資源儲量,但超80%是以鹽湖滷水的形式分佈在青海和西藏。由於自然條件、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多種因素,再加上我國鹽湖滷水鋰含量較低,開採難度和開採成本較高。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生產三元鋰電池所需的鈷礦資源和礦資源方面。以鎳礦爲例,全球儲量超過1000萬噸(金屬鎳)的國家僅有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巴西,中國儲量位於全球第七位。全球鈷礦資源主要分佈於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中國境內分佈極少。

在尹同躍看來,中國鋰電產業鏈上游主要在國外,易受各種影響,同時資源來源較爲單一,產業鏈集中風險突出。目前,國內衆多企業參與國外礦產資源或礦業公司競標、競購過程無序,相互擡價,導致資源獲取成本高企,電池成本上升。此外,尚有大量優質礦產資源分佈於玻利維亞、古巴等國家,因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和妥善利用。

爲了提前應對可能存在的產業鏈不利影響,尹同躍建議,可以將鋰、鈷、鎳列爲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通過國際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推動資源所在國將有關資源作爲招商引資的開發項目。

尹同躍建議引導我國產業鏈相關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積極參與資源所在國開發和產業鏈合作,同時充分關注當地的生態與人文和諧,爲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福祉和我國產業的發展出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國家口碑,創造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條件。

加快商用車換電模式推廣應用

在商用車領域,尹同躍表示,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商用車自2020年後銷量呈下滑態勢,2022年銷量330萬輛,同比下降31.2%,銷量整體承壓。而新能源商用車在新能源減免購置稅等政策刺激下呈現逆勢增長,全年銷量33.8萬輛,同比提升72.1%,滲透率持續上升,全年滲透率達到10.2%。

尹同躍認爲,新能源商用車雖保持增長勢能,但仍有掣肘因素存在。新能源重卡主要選擇換電模式,但目前行業純電重卡主要採用油改電平臺,專用化程度較低,同時行業電池標準尚未達成統一,換電站建設數量仍未能滿足行業需求。新能源客車主要應用於城市公交,在公路客運和其他業務上仍不具備優勢,續駛里程短和充電時間長成爲限制發展的瓶頸,減弱了新能源客車的競爭優勢。

在尹同躍看來,加快商用車,尤其是重卡、大巴換電模式的推廣應用,全面推動商用車電動化勢在必行。換電模式可以給產業鏈帶來巨大市場空間,換電帶來車電分離模式,意味着一車一電池將變成一車多電池,使得動力電池在原有需求之上,迎來產業鏈上新的增量需求。以換電站建設爲例,預計到2025年底有望建成2.21萬座換電站,形成383億元設備市場空間;預計到2030年底有望建成8.83萬座換電站,形成1091億元設備市場空間。

尹同躍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商用車專用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換電模式的應用需求。同時,他還建議有關方面圍繞礦場、港口、城市轉運等應用場景,推動重型貨車和港口內部集卡、大巴等領域電動化轉型,形成明確的切換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