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破萬億,利潤破千億,研發破千億

“硬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3月6日,科創板共有508家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首次破萬億元、淨利潤首次破千億元,同時預計全年研發支出首次突破千億元;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9%、8%。

多家券商分析人士認爲,隨着經濟復甦,以及更多公司將募集資金投產並創造經濟效益,疊加政策端對科技供給的重視也爲“硬科技”屬性突出的科創板長遠發展帶來戰略性契機,未來科創板盈利有望開啓向上週期。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團隊就認爲,當前科創50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盈利增速相對更快,投資性價比已經凸顯。

分析師:未來業績有望上行

截至3月6日,508家科創板公司中,新上市的1家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業績,504家披露業績快報(含1家披露年報公司),3家披露年報,1家披露業績預告。

科創板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合計1.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9%;歸母淨利潤合計1145億元,同比增長8%;扣非歸母淨利潤合計約920億元,同比增長11%。

“總量視角,科創板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速環比下降,但本輪下行週期趨於尾聲;同時以絕對水平看,科創板公司仍然能夠在有諸多壓力的2022年逆勢實現業績正增長,體現出其良好的韌性。”申萬宏源研究團隊稱。

就行業方面,申萬宏源研究團隊分析稱,新能源、醫療器械和自動化設備是推動科創板營收和利潤增速上行的主要力量,而生物製品、部分TMT行業(如消費電子、光學光電子、計算機等)則對板塊利潤增速形成向下拖累。

“儘管新能源賽道進入‘內卷’時代,高增長難以持續,但數字經濟時代的開啓爲TMT業績反轉帶來確定性,是2023年科創板業績回升的重要力量。”申萬宏源研究團隊預判道。

從個股來看,科創板公司中共有七成營收實現正增長,共有一半實現利潤端正增長,共有近兩成實現50%以上利潤增長。具體而言,有10%的公司實現了100%以上的利潤增長,有12%的公司利潤增速落在50%~100%區間,有20%的公司利潤增速落在30%~50%之間。

申萬宏源研究團隊分析稱,將近四分之一的科創板公司營收超預期,超五分之一的科創板公司利潤超預期,高增長公司將近兩成。

展望後續,申萬宏源研究團隊認爲,科創板基本面有望於今年築底回升,同時政策端對科技供給的重視也爲“硬科技”屬性突出的科創板長遠發展帶來戰略性契機。

荀玉根團隊也認爲,未來,隨着更多公司將募集資金投產並創造經濟效益,科創板盈利有望開啓向上週期。長江證券策略團隊也預判,科創板盈利增速有望隨着經濟復甦開始快速上行。

科創板配置性價比如何?

在券商分析師普遍預期科創板盈利有望上行之時,科創板的投資性價比如何?

長江證券策略團隊認爲,展望今年,科創板盈利水平有望再度改善,估值水平有望在當前低點開啓趨勢性修復,而重要組成行業均可能在今年享受到政策紅利,未來一段時間科創板的配置性價比值得關注。

除了盈利有望上行之外,該團隊還有兩點理由:一是從估值角度看,當前科創板估值水平已經來到過去3年的最低區間水平,配置性價比凸顯,科創板有望復刻2013年創業板的市場行情;二是從行業分佈角度看,當前科創板重要組成行業或在今年享受到政策紅利。

荀玉根團隊也認爲,當前的科創板類似2012年底的創業板,處於新一輪上漲趨勢的起點。從盈利層面看,創業板指盈利自2012年12月份觸底後快速回升,歸母淨利累計同比從2012年四季度的-9.4%提升至2015年二季度的31.8%;而目前科創50公司2022年三季度盈利也出現邊際修復,ROE持續上行,預計後續有望走出類似創業板的修復行情。

“當前科創50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盈利增速相對更快,投資性價比已經凸顯。”荀玉根團隊稱。

科創50成分公司營收及利潤增速均高於整體板塊。科創50成分股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43%,比整體板塊高14個百分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6%,比整體板塊高28個百分點。

就科創50ETF的投資情況來看,長江證券策略團隊稱,當前科創50重要賽道的熱度快速攀升,科創50ETF產品的份額已經達到千億級,隨着公司業績進一步增強,產品容量或持續增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