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對於四川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林罡而言,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此次我最關心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方面的話題。”林罡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而他所在的四川銀行,正是國內中小銀行改革的一個成功案例。

2020年11月掛牌開業的四川銀行,由原攀枝花市商業銀行、涼山州商業銀行合併新設而來,不僅成功化解了本地金融風險,也爲全國化解金融風險探索了新路。林罡則是該行籌建組組長,也是開業後首任掌舵人。

“我認爲,穩妥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對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發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林罡說。

穩妥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作爲新任全國政協委員,此次兩會,林罡帶來了《防範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加強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股權監管》、《關於建設全國性天氣期貨交易所》三項提案。

林罡認爲,穩妥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對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發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爲此,要堅持從源頭入手、改革化險一體推進,拓寬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資本補充渠道,嚴格規範股權管理,對股東資質和持股情況進行穿透式監管,做好關聯交易管理,防止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問題。”他表示。

此外,林罡建議,要拓寬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置渠道,逐步構建不良資產市場統一監管框架,建立全國統一的不良資產交易平臺,持續做好地方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

對於當前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工作,林罡認爲,要建立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長效機制,引導中小金融機構聚焦主責主業,找準發展定位,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提升經營能力,增強風險防範的內生機制,不斷夯實金融健康穩定發展的微觀基礎。

“同時,分類施策、兼併重組已成爲中小銀行風險處置和改革的主要方式,建議加大對改革重組銀行風險處置模式推廣力度。”林罡說。

親歷四川銀行籌建

林罡最關心的話題,也是他作爲親歷者參與的重大課題。他所服務的四川銀行,正是國內中小銀行改革的範本之一。

事實上,囿於省內城商行小而散的特點,既不利於支持當地經濟建設,也難以面對同業競爭,四川早有組建省級銀行的想法。2011年即有多家媒體報道,四川醞釀將11家城商行整合爲“西部銀行”,但最終未有下文。

直到2016年9月,四川省政府官網發佈消息稱,將推動四川發展組建“四川金控”和“四川銀行”,且已進入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階段,並獲得原則性通過。

次年2月,四川金控成立。作爲省屬國有金融控股平臺,它承擔着“服務四川實體經濟發展、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三大歷史使命,也是四川銀行籌建工作的主角。

2018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了“加快組建四川銀行”的決策部署。一年後,四川又成立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長任組長的四川銀行組建前期工作推進小組,經過充分準備,組建工作在2020年初正式啓動。

隨後,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組建方案——以四川金控爲主導,以改革重組化解風險,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重組攀枝花市商業銀行、涼山州商業銀行,以新設合併方式組建四川銀行。

2020年9月9日,四川銀行獲批籌建,從提交申報材料到銀保監會批籌僅用時9天。兩個月後,該行正式掛牌營業,高達300億元的註冊資本金也位居國內城商行之首。

截至去年末,該行資產總額2472億元,較開業時實現翻番,主動授信覆蓋全省21個市(州)超7200億元,累計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過2400億元。

全面啓動“數字川行”建設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大部分銀行轉型發展的方向。

“四川銀行自成立之初就立志走一條適合中小銀行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將數字化融入到發展的基因和血脈中。”林罡表示。他也坦言,現有的系統設施、數據質量要支撐全面開展數字化經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展的問題還需要在發展中解決。2022年,四川銀行選擇從“點”上突破,在數字化獲客、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風控等重點領域優先落地,並在消費貸線上審批、線上獲客活客領域取得一些進展。

其中,在線上獲客活客領域,該行對接銀聯雲閃付、公交地鐵、新能源充電、社區物業等獲客場景,新增線上Ⅱ類戶34萬戶,新增手機銀行25萬客戶、微信銀行33萬客戶、快捷支付90萬賬戶。

採訪過程中,林罡透露,目前四川銀行已全面啓動“數字川行”建設,以數字化轉型爲方向,引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推進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建設,打造架構領先、數字智慧、生態開放、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金融科技體系。

一是在數字化經營領域,搭建重點領域的系統平臺,豐富業務支撐;

二是在科技支撐上,在業務賦能和基礎支撐兩方面構建數字化轉型的科技支撐;

三是在數據支持上,通過夯實數據基礎,爲數字化轉型做好鋪墊;

四是在組織保障上,落地敏捷開發模式,建設數據分析師人才隊伍。

(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