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將於4月3日推出基於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期權的消息引發熱議。正值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就人民幣國際化的話題積極建言獻策。“破除制約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政策障礙,按照‘本幣優先’的原則,營造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良好生態,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影響力。”3月7日,央行官方微信公衆號披露了全國政協委員霍穎勵的提案內容。

初步具備國際化網絡效應

在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看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這一舉措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影響力的體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解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的期權產品,有助於豐富海外市場金融交易品種,增強其全球市場影響力,活躍市場交易;同時,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的風險對沖工具;同時,海外人民幣交易品種不斷豐富,人民幣交易使用更加廣泛,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隨着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廣泛的交易和使用,海外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也更加關注。離岸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對人民幣匯率風險管理的補充。

而離岸人民幣受到更高程度重視的背後,是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從市場的接受認可程度來看,在SWIFT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也是全球第五大外匯儲備貨幣、第五大國際支付貨幣。

在3月3日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介紹,隨着人民幣清算行和本幣互換網絡的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中資金融機構海外佈局不斷完善,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了國際化使用的網絡效應。

進程仍有挑戰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國際化也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霍穎勵也在提案中介紹,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舉措。

但不能忽視的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仍有待持續提高。霍穎勵直言,貨幣國際化反映國家的綜合實力,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顯著進展,但也需要認識到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還比較低,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約爲2%,與美元(約爲40%)、歐元(約爲38%)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儘管我國跨境交易中約有一半使用人民幣結算,但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比重僅爲18%,這與我國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不相符。此外,我國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中還存在使用外幣的路徑依賴,金融支持不充分,人民幣賬戶開立、流動性支持和貨幣匯兌等方面的金融服務亟待跟進。”霍穎勵進一步解釋道。

營造良好生態

在周茂華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治理中參與深廣度與話語權,有助於我國外匯儲備結構優化,並降低海外主要央行政策外溢影響,增強我國政策獨立性。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爲跨境經貿往來提供便利,有助於降低匯率波動風險。

圍繞破除制約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政策障礙、營造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良好生態等內容,霍穎勵提出了四項具體建議,一是鼓勵企業在跨境貿易投資中按照“本幣優先”的原則使用人民幣。二是推動外經貿企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以應對匯率波動。三是抓住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的時間窗口,提升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四是充分發揮人民幣區域影響力,推動我國與東盟等重要貿易伙伴擴大使用本幣。

管濤認爲,從長遠看,目前應該做的是要鞏固和提升人民幣次中心貨幣地位,按照“十四五”規劃提出的要求,“堅持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央行、政府部門則需不斷完善人民幣跨境流通使用的軟硬件基礎設施。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