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非洲之行的馬克龍,最後一站行程並不愉快。

3月1日起,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始對非洲四國的訪問。在非期間,馬克龍先後訪問了加蓬、安哥拉、剛果(布)和剛果(金),此行被認爲意在重拾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

在訪問開始馬克龍宣佈“法屬非洲已成爲過去”,並誓言與非洲國家建立新型夥伴關係模式。他還表示,在非洲面前法國必須展示出“深刻的謙遜”。

然而,就在非洲之行的最後一站剛果(金),馬克龍卻遭遇尷尬一幕——在和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召開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兩人當場“吵起來了”。

彭博社指出,剛果(金)東部地區與烏干達、盧旺達和布隆迪接壤,礦產資源豐富,當地活躍着100多個反政府武裝組織,暴力衝突頻發。

法國《費加羅報》稱,近兩年來,剛果(金)在北基伍省面臨反政府武裝“M23運動”發動的戰爭,剛果(金)指責盧旺達支持該運動,因此尋求盟友對盧旺達施加壓力。

據非洲當地媒體報道,3月4日,馬克龍與齊塞克迪會面並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兩人在會上談及剛果(金)東部地區的動盪局勢。齊塞克迪表示,動盪局勢已經造成近700萬人流離失所,並敦促馬克龍對盧旺達實施國際制裁。

但馬克龍沒有直接回應齊塞克迪的要求,只是稱法國“會忠實於作爲剛果(金)堅定盟友的角色,捍衛其領土完整和主權”。

齊塞克迪又談到1994年的盧旺達大屠殺事件,稱這一事件當時蔓延到剛果(金)東部地區,其遺留的問題至今仍困擾着當地民衆,是東部地區諸多衝突的根源。

馬克龍當即反駁稱法國在該地區的暴力事件中沒有責任:“自1994年以來,這不是法國的錯,請原諒我說得如此直白,你們沒有能力在自己的國家恢復主權,無論是軍事、安全還是行政,這就是現實。”

指責完剛果(金)政府無能後,馬克龍繼續表示:“你們不需要在國外尋找替罪羊。”

此後,兩人的言辭愈發激烈,齊塞克迪回應說:“歐洲,尤其是法國,對待我們的方式必須改變,你們必須尊重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非洲。”

齊塞克迪要求法國不要以“高人一等的態度”看待非洲:“ 你們必須把我們視爲合作伙伴,而不是用家長式的作風對待我們。”現場隨即爆發陣陣掌聲。

《費加羅報》指出,馬克龍爲自己辯護,稱自己是“堅定的盟友”,但又說法國“不需要充當救世主來提供解決方案”,這一點沒有說服力。

剛果(金)一位官員表示:“齊塞克迪總統十分惱火,因爲他希望(法國)採取制裁措施。”而齊塞克迪之所以抱有如此期望,也是因爲去年12月,法國國務祕書赫麗蘇拉·扎哈羅普盧曾明確譴責盧旺達支持“M23運動”。

這一插曲爲馬克龍的非洲行蒙上一層陰影。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恰恰是這場爭吵,暴露了法國意圖經營非洲面臨的困局。

在非洲之行開始前,法新社報道稱,馬克龍此訪試圖通過外交驅動力“檢驗法國與非洲之間所謂新型‘負責任的關係’”。

3月2日在加蓬首都利伯維爾,馬克龍表示,法國不會再像過去那樣干涉非洲國家內政,“法非特殊關係”時代已經終結,法國希望重塑與非洲國家的關係。

“法非特殊關係”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起,原法屬非洲國家紛紛獨立後,法國依然通過經濟援助與合作、貨幣關聯和控制、駐軍等方式影響這些國家,以換取資源和軍事基地,被不少人詬病其本質仍是殖民主義。

俄衛星社稱,長期以來,法國一直想要擺脫非洲殖民國家的形象。馬克龍在出訪之前還曾說,法國需要在同非洲交往的過程中展現出極爲謙遜的態度。然而在這場爭吵中,馬克龍的表現卻難言“謙遜”。

要知道,馬克龍出訪非洲的背景並不樂觀:法軍被接連趕出馬裏等國,反法抗議在非洲多國此起彼伏,要求廢除非洲法郎的聲音不絕於耳,法國在非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日益下降……

歷史和現實因素交織,給法國與非洲的相處之道提出了更爲嚴格的要求。想要重塑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法方的每一個微小言行,都會成爲外界對其“新型負責任的關係”口號的考驗。在剛果(金)發生這場爭吵之後,人們至少有三方面的疑問。

一問,法國的目的真是與非洲打造“新型負責任的關係”,還是另有所圖?

按馬克龍的說法,“負責任的對非關係”指的是一種互惠的夥伴關係。但有學者指出,馬克龍最主要的目的是借這種關係來維護法國在非洲的利益,特別是在非洲一些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

馬克龍此次出訪的4個國家,資源都比較豐富。就拿加蓬來說,該國享有“資源寶庫”和“綠金之國”的美譽,森林覆蓋率高達85%,可開採面積約爲國土面積的60%,是非洲石油、錳礦砂和木材生產大國。加強與這些國家的聯繫,對法國獲取豐富的戰略資源和石油資源來說非常重要。

二問,法國的對非政策是長期穩定、一貫的,還是朝令夕改、投機的?

“(馬克龍的)這次訪問沒有任何政治或戰略上的連貫性,感覺就像他們在執着於某種東西。”加蓬反對黨國家聯盟副主席讓·加斯帕德·恩圖圖梅·阿伊說。

可以預見,法國提出的新對非政策實施起來,實際面臨的困難不在少數,法國真有誠意排除萬難、持續推進新政嗎?還是會像這次爭吵一樣,一旦遇到需要商榷的問題,就只是推責和指責?

三問,馬克龍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誠意,以期改變非洲國家的態度?

就在馬克龍到訪前,數十名民衆來到法國駐剛果(金)首都大使館前示威抗議。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法國在處理對非關係時一直抱着殖民者心態,經常干涉非洲國家內政,這一點很難在短期內作出改變,非洲國家不會抱太大的期望。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援引“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 Abdennour Toumi 的話稱,馬克龍仍然將非洲視爲法國的“後院”:“ 非洲大陸的反法情緒非常強烈,巴黎必須修改其非洲政策。今天,非洲青年不再依賴法國,他們有其他選擇。”

而在當前形勢下,法國對非政策的被動轉向,其核心是爲謀求自身利益,非洲國家對此也很清楚,要想取信於非洲國家和人民,法國的誠意需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齊塞克迪對馬克龍的忠告很實在:“如果法國希望與非洲大陸的其他潛在夥伴合作,就需要認真傾聽非洲人民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