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宮斥西方爆“北溪”事件新料是炒作:“恐襲”製造者想轉移注意力

據俄新社8日報道,在美國《紐約時報》和德國《時代週報》當地時間7日曝出“北溪”事件更多細節後,克宮發言人、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對此回應稱,這表明“北溪”遭“恐襲”事件的製造者顯然是想轉移注意力,這些爆料都是在“炒作”。

俄新社提到,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7日爆料稱,經美國官員審查的新情報信息顯示,一個“親烏克蘭”的團體於2022年9月襲擊了“北溪”天然氣管道,但目前美方對此還沒有得出確切結論。德國《時代週報》同日也披露,有跡象表明“北溪”管道遭襲與烏克蘭有關。

俄新社稱,佩斯科夫接受該媒體採訪時對西方媒體的爆料回應稱,“顯然,這起恐襲的製造者想要轉移注意力,顯然,這是媒體在協調一致炒作”。佩斯科夫還稱,爲這些媒體提供消息的美國官員,是在沒有展開相應調查的情況下就“北溪”遭“恐襲”事件作出推測,他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報道稱,佩斯科夫還稱,目前俄方仍不被允許參與調查。“這一切不僅讓人感到奇怪,還出現了可怕犯罪的跡象。”他還稱,至少“北溪”管道的一些股東所屬國家以及聯合國應該要求在各方的參與下進行緊急、透明的調查。

據媒體此前報道,美國知名記者西摩•赫什2月8日在其發表的博客文章中爆料說,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國軍方在總統拜登授意下實施的。赫什在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2021年12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主持召開一次會議,與會者是新成立的應對“俄羅斯即將侵略烏克蘭”跨部門工作組成員,他們來自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中央情報局、國務院等部門。沙利文意在讓與會者制定破壞“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計劃。按照赫什的說法,2022年6月,北約舉行“波羅的海行動”年度軍事演習期間,美海軍潛水員在“北溪”管道上安放遠程遙控炸彈。同年9月26日,挪威軍機投下聲吶浮標引爆炸彈,破壞了“北溪-1”和“北溪-2”四條管線中的三條。

對此,佩斯科夫2月9日向媒體表示,西方國家試圖默默了結對“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他說,赫什關於“北溪”的文章未在西方國家廣泛傳播,這令俄方感到驚訝,若不對破壞“北溪”的行爲進行調查,類似事件可能還會重演。俄外交部同月21日發佈聲明稱,該部召見了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特雷西,要求美方就“北溪”事件作出解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