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球星挑戰賽陳幸同無緣參賽,已經讓球迷感覺到遺憾。WTT新加坡大滿貫賽事陳幸同最擅長的混雙跟雙打竟然無緣參賽資格,實在讓球迷反而覺得不可思議。怎麼越是陳幸同擅長的項目越不讓她參賽呢?這不是對陳幸同區別對待嗎?陳幸同的雙打能力可要好於王藝迪和陳夢,爲什麼連個雙打的國際參賽資格都拿不到呢?

陳幸同雙打的兼容性很高,跟不同的搭檔合作雙打比賽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一點是贏得了球迷的認可,去年陳幸同可是在國際賽場獲得了三冠王。目前現役選手當中能獲得三冠王的又有幾個呢?有些球迷說陳幸同參加的是低級別賽事,拿到三冠王很正常。

蒯曼、林詩棟連續參加各類比賽,爲什麼就拿不到三冠王?你讓陳夢去參加這些低級別的比賽她能拿到嗎?很顯然照樣是拿不到。陳夢雙打輸球之後,粉絲都會認爲是陳夢的搭檔不行,從來都是找搭檔的原因。陳幸同可是從來不挑搭檔,照樣取得好成績。

可即使如此,依然很多球迷說陳幸同打法比較保守,不會主動進攻。關鍵是不光是陳幸同一人出現這種問題,目前整個國乒的打法體系特點還是防守反擊爲主,除了王曼昱少數幾個人之外,95%以上的國乒選手打法都比較保守。

有人說王藝迪打法比較暴力,會主動進攻。可是跟張本美和的比賽過程爲何全面被動?這難道是主動進攻嗎?所以沒有對比就先下結論是不靠譜的,陳夢打法技術就很先進嗎?不照樣是防守反擊。可到了陳幸同這邊就成了打法保守,確實存在雙標問題。

爲什麼會存在這種說法?實際上就是爲了讓陳夢、王藝迪參加奧運會,以此來驗證教練組的正確性。實際上不管是陳夢還是王藝迪,在綜合能力上跟陳幸同相比差距很明顯,而且單打比賽面對陳幸同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取勝。

陳幸同過去一年外戰只輸了一場,其實勝率還是非常高的。陳夢過去一年不也是外戰輸了一場嗎?爲什麼到了球迷眼裏就說陳幸同是內戰王?這種觀點很稀奇,似乎陳夢輸外戰在球迷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到了陳幸同這邊就不應該。

爲什麼球迷會存在雙標呢,就是因爲帶着個人情感去評價選手,這樣一來顯得並不客觀。在剛剛結束的直通賽陳幸同單打比賽打進了決賽,混雙奪得的冠軍,這樣的成績單依然無法獲得雙打以及混雙的參賽資格,真不知道國乒教練組爲何要這樣做?

不是說放開競爭嗎?既然是自由競爭就應該有自由競爭的格局,要讓選手用成績去說話。現在不管是國乒教練組還是球迷,在行爲上都存在着一種自相矛盾的表現。總是先入爲主的去評價一個選手,認爲這個選手打法不行不適合培養,就不適合去參加國際比賽。

蒯曼、陳熠爲什麼就獲得了重點培養?過去一年以及最近這一兩個月蒯曼外戰可沒少輸球,爲何國乒教練組依然給蒯曼不少參賽機會呢?難道這個選手打法技術特別先進?要是打法技術特別先進,怎麼會連削球手都打不贏呢?

到了陳幸同這裏認爲陳幸同打法技術不行,所以不能參賽。到了蒯曼、王藝迪、陳夢這一邊就認爲打法技術先進,要去重點培養,着重獲得參賽機會嗎?那還有什麼競爭的意義?選手拿到參賽資格要靠自己的隊內競爭,參加直通賽的意義不就在於此嗎?

在孔令輝時代選手參加國際比賽都是要進行隊內的大循環淘汰賽,選手隊內取得優秀的成績,自然而然能獲得國際賽事的參賽機會。可現在的國乒讓選手參賽似乎不是靠隊內的競爭,隊內競爭優秀,也難以獲得比賽機會。久而久之選手還有什麼內在動力呢?

陳幸同明明雙打技術不錯,不讓她參加國際賽事的雙打跟混雙比賽,這不是浪費選手的比賽才華嗎?陳夢和王藝迪獲得雙打的參賽機會,並不是說這兩個選手雙打能力有多強,而是國乒在佈局讓她們參加巴黎奧運會團體賽的雙打項目。

所謂的競爭在國乒教練組那邊可有可無,真的放開競爭,國乒目前的格局早就變了,蒯曼、陳熠這個類型的選手不可能出現在國際賽場。陳幸同還是孔令輝時代進入國乒的,如果陳幸同年輕個幾歲,與蒯曼同齡的話,放在目前的劉國樑時代是進入不了國乒的。

國乒目前之所以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在選材方面並不是按照選手的成績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爲過去很多年國乒太輝煌了。國乒教練組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在他們看來隨便培養一個選手都能成爲世界冠軍。

所以讓誰參賽,幾個教練隨便商量就出來了結果,現在跟以前直接不一樣了,放棄了內部的競爭。之所以王藝迪、陳夢能夠拿到參賽機會,就在於國乒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球迷也無法改變國乒教練組的想法,真正能改變國乒教練組想法的只有外協選手。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