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近日,投中研究院發佈今年2月創投市場報告,重點談及市場回暖過程中的機構新發募集態勢,據分析,2月人民幣基金完成募集規模大幅提升,而美元基金逐步放緩。今年2月,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也再次超過美元基金,或預示拐點再現。

不過,就當前市場投資分析來看,節奏依然被放緩,且管理機構在募投兩端的效果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另外在推出端,高效的併購市場也有所降溫,完成規模降幅超六成,階段性“退出難”現象再現。

VC/PE投資機構腳步放緩

根據投中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月創投市場報告來看,VC/PE投資機構腳步放緩。統計顯示,2023年2月,投資案例數量401起,投資規模95.18億美元,市場的緊張情緒逐步放緩,但升溫步伐較爲緩慢。

記者注意到,整個2月製造業項目的投資數量仍趨高位,完成93起融資事件,同比上升52%,顯示出消費復甦態勢顯著;但另一方面,熱門概念ChatGPT輻射的多邊賽道投資狀況一般,雖然AIGC領域相關項目備受關注,但項目侷限性和營收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方較爲謹慎。

投中研究院分析指出,經歷市場大洗牌的背景下,資本出手仍然謹慎。雖然消費板塊逐漸回暖,但資本投向並沒有在擴大內需方面給予更多子賽道以關注,仍侷限在零售餐飲特別是咖啡賽道等。

不僅如此,投資輪次也相對前移,A輪交易佔比破四成,但另一方面,案例規模持續收縮,大額交易數量再度縮減,億美元級交易市場佔比僅2.3%。分析指出,宏觀經濟影響下,市場低迷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導致新增融資規模呈現持續收縮的趨勢。

人民幣基金募集再超美元基金

前不久,華平投資籌集30億美金組建首隻人民幣基金的消息在創投圈引發熱議。核心關注點在於,頂級外資PE擁抱人民幣基金的動作在最近幾年已十分少見,與此同時,有關境外投資人及資本對中國投資者及專業機構的認知也在進一步深化。

這也是人民幣基金獲得更廣域資本關注的一個縮影,而在今年2月,人民幣基金的募集也再次超過美元基金。據統計,2023年2月,人民幣基金完成募集規模大幅上升,美元基金逐步放緩。

其中,中金資本旗下多隻基金在本期完成募集或完成首關。中金同富(泉州)大消費基金募集規模10億元(首關),基金將重點圍繞以科技創新爲驅動、具備一定行業壁壘的優質大消費細分賽道頭部企業開展股權投資。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投資依然趨於謹慎。2023年2月,投資案例數量401起,投資規模95.18億美元,市場的緊張情緒逐步放緩,但升溫步伐較爲緩慢。經歷市場大洗牌的背景下,資本出手仍然謹慎。

據記者與業內多家機構此前交流的情況,外資投向中國內地的渠道正在被拓寬,但政策上的疏導暫時沒有解決資金髮揮本地化管理的“最後一公里”。體現在一些外資PE仍手持不少雙幣基金,存量投放額度中僅關注於互聯網、消費等行業,但在最近幾年的二級市場退出效果來看,估值承壓甚至倒掛的情況長期存在,因此新發募集基金繼續投放的意願有所降低。

有創投界人士表示,部分硬科技賽道籠絡大量國資系背景機構參投,前期對於估值及成本的看法分歧巨大,導致一些美元基金很難與新晉人民幣基金抗衡。

從目前人民幣基金規模再超美元基金,以及外資PE組建人民幣基金的種種現象觀察來看,外資有意進駐內地並進行本地化管理或成趨勢。

2月市場再現階段性“退出難”

當然,人民幣基金新發募集的改善並不能短期內作用到整個行業投資端,增量資金的進場尚需要時間。但涉及估值承壓及退出的壓力,2月份階段性“退出難”問題再現。

據投中研究院統計,2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中企併購市場整體降溫,超10億美元完成併購交易僅一筆。

具體看來,2023年2月,披露預案269筆併購交易,環比下降17.23% ,同比下降58.03%;當中披露金額的有197筆,交易總金額爲103.31億美元,環比下降37.16%,同比下降54.46%。併購案例數量與交易規模再度走低。

需指出的是,雖然創投界長期備受退出難困擾,但在併購市場相對靈活及活躍,體現在短平快的交易模式,即便回報倍數有限,但仍有多數LP願意理解GP針對退出策略的調整。

記者注意到,在全面註冊制的背景下,2023開年以來,A股已有逾200家上市公司發佈併購重組相關動作。從所屬行業看,通信、電子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等領域成爲“主戰場”。

但針對目前併購市場降溫的現象,有分析人士判斷,仍與部分宏觀因素有關。疆亙資本近期表示,三大沖擊將在宏觀、政策、產業、金融週期影響下逐步消退,預計併購市場將呈現前低後高、溫和復甦態勢。

在疆亙資本看來,一是外需在國外高利率、高通脹、高債務、低增長的影響下可能出現回落,引發國內外向型企業出現局部供給過剩,抑制產業擴張需求;二是內需恢復存在滯後性,短期內企業和居民受收入增長不足的預期影響,資產負債表脆弱,去槓桿動機增強。

“預計2022年的供給衝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將在2023年逐步好轉,一是供給衝擊將隨上游價格回落、國企改革效率提升而緩解;二是需求收縮在外需回落影響下延續,但內需有望在產業週期帶動下在下半年好轉;三是預期轉弱將在全年金融供給持續增強和政策託底下逐步好轉,併購市場預計將呈現前低後高態勢。”疆亙資本表示。

相關文章